-
曹李刚,程诗慧,温静(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部射线束技术重点实验室).原子核集体激发性质约束对称能的密度依赖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5期
-
张岚1,张博1,廖斌1,陈琳2(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辐射技术研究所射线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态NaCl 诱导的TiAlN 多层涂层热腐蚀行为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5期
-
刘林月1,万鹏颖2,欧阳晓平1,3(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与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瞬态核诊断闪烁探测技术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5期
-
李仁莹1,刘霖1,李锦潇1,吴蕾1,吴晓玲1,2,郑瑞廷1,2,程国安1,2(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市辐射中心).W 离子注入VO2 薄膜结构及红外发射性能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5期
-
安荣1,2,曹李刚1,2,张丰收1,2,3(射线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辐射技术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原子核理论研究中心).奇特原子核电荷半径的理论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5期
-
蒋文丽,仇猛淋,廖斌,英敏菊(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SiC 材料发光性能表征综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5期
-
闫维卿1,张岚1,袁恒1,陈淑年1,李倩1,张一凡1,张志强1,陈琳2,吴先映1,张旭1,欧阳潇1,英敏菊1,廖斌1,3(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自然科学高等研究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表面改性涂层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5期
-
康现伟,于硕颖,汪泽强(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射线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辐射技术研究所).共振态复合系数与有效力程展开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5期
-
薛东阳,袁子泉,杨皓,江建勇(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射线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基于GAGG 闪烁体探测器康普顿相机角分辨率误差来源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5期
-
李烈娟1,麦丽开·麦提斯迪克1,王莉2,谢柏松1,2(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辐射技术研究所).强场中真空正负电子对产生的低密度近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5期
-
王泺欢1,盛耀德1,苏俊1,何建军1,张立勇1,李子铭1,张昊1,谌阳平2,李志宏2,郭冰2,连刚2,柳卫平2(射线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天体反应直接测量中的γ 加和谱解析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5期
-
盛耀德1,苏俊1,何建军1,张立勇1,张昊1,王泺欢1,谌阳平2,李志宏2,郭冰2,连刚2,柳卫平2(射线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5~10 MeV 能区γ 本底对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反应测量的影响探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5期
-
李惠泉,邵尚坤,孙学鹏,袁天语,华陆,孙天希(北京师范大学射线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辐射技术研究所).椭球单毛细管高能X 射线微焦斑透镜模拟表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5期
-
邵尚坤,袁天语,李惠泉,孙学鹏,华陆,刘志国,孙天希(北京师范大学射线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辐射技术研究所).大口径椭球型单管X 射线聚焦镜设计与仿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5期
-
陈淑年,廖斌,欧阳晓平(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磁过滤阴极真空弧沉积技术制备AlCrTiZrMo非晶高熵合金薄膜及其性能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5期
-
陈鑫1,苏俊1,张昊1,陈银吉1,宋路洋1,胡钧2,田宁2,陈思泽3,张立勇1,何建军1(射线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辐射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基于18O(p,γ)19F 和27Al(p,γ)28Si 共振反应的低能质子束流能量刻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5期
-
张丰收1,2,3,付艳龙1,2,4,毛飞5,李长楷6,张超7(射线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辐射技术研究所,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原子核理论研究中心).低能离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中电子能损微观机制的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5期
-
江汶阳1,2,赵益巍1,2,祁欣睿1,2,江建勇1,张丰收1,刘圆圆1(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射线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基于GAGG 闪烁体探测器卫星小载荷的组装与测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5期
-
张丰收(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5期
-
李秀芳1,2,俱战锋1,袁大强1,2(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C2 烃类吸附分离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4期
-
陈媛媛1,2,汪辉亮1(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二外国语学校).各向异性高机械强度聚乙烯醇-单宁酸水凝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4期
-
刘梦阳,司越,董永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4期
-
张晟曦,那娜(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质网靶向生物活性小分子探针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4期
-
许慧敏,常建桥,李运超,李晓宏,谢文菁,张洋,范楼珍(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理论及计算光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纳米材料在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从肿瘤治疗到新冠病毒疫苗[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