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杨伯江(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发展轨迹及对未来的智慧启迪[J].国际论坛,2022,第4期
  • 谢韬1,陈岳2,戴长征3,赵可金4,翟崑5,6,李巍2,7(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构建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学科定位、基本内涵与发展路径[J].国际论坛,2022,第3期
  • 朱兆一1,陈欣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美国“数字霸权”语境下的中美欧“数字博弈”分析[J].国际论坛,2022,第3期
  • 赵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规范倡导与危机应对: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效用[J].国际论坛,2022,第3期
  • 王雪(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国际关系研究院2021级).百年大变局下中国海洋话语权的提升:目标定位、限制因素与策略选择[J].国际论坛,2022,第3期
  • 陆娇娇,吴江(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德国绿党的中国叙事研究[J].国际论坛,2022,第3期
  • 王明国(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秩序转型 ——基于国际制度视角的分析[J].国际论坛,2022,第3期
  • 邢悦,刘晓欣(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政党极化、民主危机与美国政府新冠疫情治理的失败[J].国际论坛,2022,第3期
  • 戴长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J].国际论坛,2022,第3期
  • 翟崑(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论中国区域国别学的知识生产[J].国际论坛,2022,第3期
  • 李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区域国别学:一门大国独有的学科[J].国际论坛,2022,第3期
  • 赵可金(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建设的必要性与布局[J].国际论坛,2022,第3期
  • 陈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区域国别学科的交叉与融合[J].国际论坛,2022,第3期
  • 谢韬(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区域国别学:机遇与挑战[J].国际论坛,2022,第3期
  • 秦亚青1,金灿荣2,倪峰3,冯仲平4,孙壮志5,吴志成6(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全球治理新形势下大国的竞争与合作[J].国际论坛,2022,第2期
  • 郭培清1,2,杨楠3(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俄罗斯任职北极理事会主席及其北极政策的调整[J].国际论坛,2022,第2期
  • 丁梦(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中国与西班牙第三方市场合作研究[J].国际论坛,2022,第2期
  • 黄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冷战”视角下的中美“新冷战”[J].国际论坛,2022,第2期
  • 孙海泳(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美洲研究中心/比较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美国人工智能军事化的发展态势、风险与应对路径[J].国际论坛,2022,第2期
  • 王亚琪(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后实证主义视角下的全球治理机制碎片化及其管控[J].国际论坛,2022,第2期
  • 倪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加速的百年变局与中美关系[J].国际论坛,2022,第2期
  • 冯仲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欧洲对华政策变化与中欧关系的强大韧性[J].国际论坛,2022,第2期
  • 孙壮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中俄合作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J].国际论坛,2022,第2期
  • 秦亚青(山东大学).全球治理:中国强起来的重要国际机遇[J].国际论坛,2022,第2期
  •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大国博弈复杂化加剧全球治理困境[J].国际论坛,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