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智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器通用平台产品化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航天,2022,第A1期
-
王慧玲,魏冬邦,赵华,郑帮林(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货架产品组批生产与选用管理运行机制和流程[J].中国航天,2022,第A1期
-
梁爽,王立,姜丹丹,管乐鑫,华宝成(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支撑技术在空间光电产品的开发应用与实践[J].中国航天,2022,第A1期
-
邵孜麒,何舟,林川,朱佳曦,李佳炜(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宇航微波类外协组件去型号化管控方法[J].中国航天,2022,第A1期
-
李应强,李永锋,张金容,李飞(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运载火箭常规一、二级发动机电爆管可靠性提升及统型化升级换代研究[J].中国航天,2022,第A1期
-
包琰,鱼颖,吕玲玲(西安航天化学动力有限公司).基于去型号化的药柱组件生产模式探讨[J].中国航天,2022,第A1期
-
张波,张志,叶辉,黎祖睿,黄楠(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面向型谱与面向领域相结合的战术武器软件构件化设计[J].中国航天,2022,第A1期
-
周敏1,尹玉明1,王喜奎1,谷建光2(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1部队).运载火箭状态基线研究与实践[J].中国航天,2022,第A1期
-
陈辰,李献斌,张巍,宋晓慧(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卫星单机产品统型方法实践[J].中国航天,2022,第A1期
-
王捷敏,张利彬,张俊,郭广华,柴开业(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践行新时期电连接器产品化,助推企业“三高”发展[J].中国航天,2022,第A1期
-
梁萍,温亚,马骉,余亮亮,袁心成(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深化“0.6+”型号科研生产模式[J].中国航天,2022,第A1期
-
袁利1,李永2,管乐鑫2,李献斌2,戈强2(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宇航单机产品柔性可配置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航天,2022,第A1期
-
刘婷,胡巧玉,刘杰,吴娟,雷睿(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构建以技术引领、型谱驱动的产品化推进机制[J].中国航天,2022,第A1期
-
姜东升,井元良,赵辉,杜红,刘治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卫星一次电源通用产品型谱建设及组批生产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航天,2022,第A1期
-
陈丹,郭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航空航天院校青年航天精神培育路径探析[J].中国航天,2022,第12期
-
许孟华,曲鹏程,徐小钧(北京航天长城卫星导航科技有限公司).“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中国新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航天,2022,第12期
-
杨天鹏1,徐崇斌2,左欣2,陈前2(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高分”卫星助力坑塘资源开发利用评价[J].中国航天,2022,第12期
-
(《中国航天》编辑部).期刊简介[J].中国航天,2022,第12期
-
杨毅强(中国科学院空天飞行科技中心).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研究[J].中国航天,2022,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