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思宇1,2,董旭光3,周雪松1,2,陈澍1,2(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气象信息中心;山东省气候中心).气温的天气和气候记忆性特征分析:以济南和青岛为例[J].海洋气象学报,2022,第2期
-
张立1,2,王玉龙1,2,王媛1,2(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东营市气象局).基于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的东营地区低能见度天气指示性分析[J].海洋气象学报,2022,第2期
-
李广桃1,廖梦祺2,刘合香1,3(南宁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南宁市气象局;广西北部湾海洋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影响广西南部县域台风的灾情评估[J].海洋气象学报,2022,第2期
-
周解梦1,张苏平1,2,张银意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连云港市气象局).春季东海黑潮锋影响强对流的个例分析[J].海洋气象学报,2022,第2期
-
渠鸿宇,尹尽勇,王慧,周冠博,杨正龙(国家气象中心).2021年冬季海洋天气评述[J].海洋气象学报,2022,第2期
-
郭丽娜1,2,3,马艳1,2,3,于慧珍2(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气象局;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沿海地区大风特征及其预警评估[J].海洋气象学报,2022,第2期
-
吴珩1,范伶俐1,2,3,陈璐瑶1,欧阳思琪1,李欣烨1,吴丽琴1,黄港珍1,刘心怡1,沈俊炎1(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高等学校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广东海洋大学海洋气象联合实验室).基于ENVI-met的广东海洋大学夏季校园小气候特征分析[J].海洋气象学报,2022,第2期
-
薛媛1,薛晓萍2,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气候中心).极端降水与干旱同步频发的研究进展[J].海洋气象学报,2022,第1期
-
王海平1,董林1,许映龙1,2,聂高臻1(国家气象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台风“烟花”的主要特点和路径预报难点分析[J].海洋气象学报,2022,第1期
-
向纯怡,高拴柱,刘达(国家气象中心).2021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活动概述[J].海洋气象学报,2022,第1期
-
聂高臻,黄彬(国家气象中心).2021年秋季海洋天气评述[J].海洋气象学报,2022,第1期
-
钱博1,2,曾智华3,徐菊艳1,2,管靓4,辅天华5(无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上海海洋中心气象台;上海中心气象台).一套基于FY-3B/MWRI观测的热带气旋微波亮温数据集[J].海洋气象学报,2022,第1期
-
刘少军1,2,蔡大鑫1,2,韩静1,2,罗琪1,2,赵婷1,2,张廷龙1,2(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基于卫星遥感的南海真光层底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时空特征研究[J].海洋气象学报,2022,第1期
-
杨成芳1,2,曹玥瑶1,2(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气象台).秋季渤海海效应降雨的统计特征及形成机理[J].海洋气象学报,2022,第1期
-
李丽芳1,2,任福民1,刘春霞2,万齐林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台风大风预报研究回顾[J].海洋气象学报,2022,第1期
-
张苏平1,张欣1,时晓曚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青岛市气象台).亲潮延伸体海区一次海雾过程的观测研究[J].海洋气象学报,2022,第1期
-
张萍萍1,2,钟敏3,董良鹏3(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威海市气象局;武汉中心气象台).湖北省两类典型极端降水过程气象因子异常特征对比[J].海洋气象学报,2022,第1期
-
骆梦洁1,汤杰2,陈叙捷3,陈勇航1,赵兵科2,史文浩1,严嘉明2,刘统强1,林立旻2,陈泉1(东华大学;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霞浦县气象局).台风天气条件下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产品精度分析[J].海洋气象学报,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