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茜茹1,2,陈益玲1,2,李长军1,2,周笑天1,2,崔雅琴1,2,李芸1,2,张平1,2(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气象数据中心).两种融合降水实况分析产品在山东地区的适用性评估[J].海洋气象学报,2023,第2期
-
姚梦颖1,吴梦雯2,1,刘建勇1,娄小芬3,郑林晔4(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气象台;福建省气象台).浙江区域台风暴雨多模式QPF融合技术应用试验[J].海洋气象学报,2023,第2期
-
谈欣1,张秀再2,3,许芝也2,翟梦思2,周丽娟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长望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烟尘气溶胶对星地量子通信性能的影响[J].海洋气象学报,2023,第2期
-
杜雪晴1,李建平2,3,4,5,李飞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未来海洋学院;崂山实验室).海面温度半球间偶极子模态对7—11月北半球平均热带气旋强度年代际变化的调控[J].海洋气象学报,2023,第2期
-
赵振驰1,许士斌1,黄菲1,2,3,董茹月4,陈文聪5,樊婷婷6(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智能气象应用研究所;青岛科技大学数理学院).东海黑潮暖舌对热带气旋“派比安”(1807)强度的影响[J].海洋气象学报,2023,第2期
-
秦泉1,2,胡先锋1,2,李峰1,2,王晗1,2,段金馈1,2,韩东枫1,2,顾琛3(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气候中心;山东科技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学院).面向国产高分辨率卫星的浒苔绿潮遥感监测算法对比[J].海洋气象学报,2023,第2期
-
张翠华1,2,3,李元华4,冯洋3(中国气象局雄安大气边界层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石家庄市气象局;河北省气象信息中心).石家庄地区输电线路雷击事故发生的气象条件[J].海洋气象学报,2023,第2期
-
赵海军1,2,潘玲3,毛子卿4(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临沂市气象局;日照市气象局;喀什地区气象局).山东省持续性短时强降水过程物理量特征分析[J].海洋气象学报,2023,第1期
-
王皘1,2,钱传海1,董林1,向纯怡1,许映龙1,张玲1,李勋3(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台风“梅花”(2212)的主要特点和路径预报难点分析[J].海洋气象学报,2023,第1期
-
曾晨1,朱俊2,李季3,4,杨一帆5(苏州市气象局;南京科略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气象工程技术中心;德国莱布尼兹对流层研究所).苏州地区黑碳气溶胶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J].海洋气象学报,2023,第1期
-
李美欣1,2,3,吴莹1,2,4,鲍艳松1,2,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OMI和TROPOMI的中国对流层NO2污染数据的时空对比分析[J].海洋气象学报,2023,第1期
-
曹越男,刘涛,王慧,张增海(国家气象中心).2022年秋季海洋天气评述[J].海洋气象学报,2023,第1期
-
陈亚楠(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和乌拉尔山阻塞环流对欧亚大陆变冷的协同影响[J].海洋气象学报,2023,第1期
-
谭晓伟(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边界层高度和动量粗糙度的不确定性对台风“天鸽”(1713)模拟的影响[J].海洋气象学报,2023,第1期
-
刘升源1,2,3,潘裕山1,2,3,徐建军1,2,4,张宇1,2,3,叶桂苓1,2,3(中国气象局-广东海洋大学南海海洋气象联合实验室;广东海洋大学南海海洋气象研究院;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不同驱动场对东亚区域再分析系统中华南台风降水影响的对比研究[J].海洋气象学报,2023,第1期
-
于斌1,孙媛媛1,张守业2,苏峰1,李鹏1(91206部队航空气象教研室;92689部队气象台).基于CALIPSO卫星数据的吕宋海峡云时空特征统计分析[J].海洋气象学报,2023,第1期
-
张玉洁1,2,李恒昶1,2,涂爱琴1,2(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气象工程技术中心).济宁S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数据质量分析[J].海洋气象学报,2023,第1期
-
黎梦雅1,2,时晓曚3,吴晓京4,衣立1,2(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青岛市气象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西北太平洋夜间海雾/低云卫星检测方法研究[J].海洋气象学报,2023,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