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黄伟,王英(北京建筑大学理学院).新时代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物理与工程,2021,第A1期
  • 李海英,刘震,朱坤博(吉林大学物理学院物理教学与研究中心).“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J].物理与工程,2021,第A1期
  • 李莉1,裴艺丽1,张师平2,陈森1,邱红梅2,吴平2(北京科技大学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新工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调研与改革实践[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杨开巍,李旭光,孙锡良(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大学物理教学中导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技巧与方法[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王素元,张斌(中国民航大学理学院).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以电磁感应教学为例[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王梓名,杨晓荣(西藏大学理学院).西藏大学物理师范生力学概念测试研究[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张映辉(大连海事大学理学院).适应新工科建设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探索[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郭巧能,秦立,杨静,袁斌,刘保良,李顺方,杨德林(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微电子学院)).科学美感培养与信息技术运用融合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周国全,段玉婕,朱增旺(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等倾干涉与图像处理算法的流体折射率测量传感系统[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潘鑫,张睿,张志华(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教育游戏数据挖掘的科学探究能力测评研究[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骆超艺(厦门理工学院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福建省光电技术与器件重点实验室).能量法求解电磁力的理论基础[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吕树臣(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生物学专业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宿非凡,杨钊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超导量子比特谱[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孔令之1,赵润卓1,高天宇1,史雨1,王玥1,钱钧1,2,惠王伟1,2,孙海英1,2,王槿1,2(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南开大学基础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于摆和亥姆霍兹线圈磁场的电磁感应定律实验装置研究[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王才林1,邵明珍1,张欢1,刘丽莎2(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南方科技大学语言中心).立足思维培养基于“问题导向”理念的实验教学新尝试——以测量钢丝杨氏模量实验为例[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黄开智1,2,乔翠兰1(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高中物理“光谱和光谱分析”教学问题的相关澄清[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吴春姬,纪红,刘天舒,徐智博,张剑楠,王鑫(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射频电子顺磁共振实验仪[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张文悦,徐大海,段炼,张静(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大学物理混合式学习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王向晖1,朱广天2,李欣1,尹亚玲1,刘金梅1,朱鋐雄1(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新高考背景下大学物理多元化教学平台的初步建设[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赵西梅,王宇兴,周红,王锦辉,潘葳(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与管理如何融入“课程思政”[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张晓乐,黄梓轩,卓士创,田康振,吕莎莎(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实施——以“圆周运动”教学为例[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张亦斌1,方爱平2,齐泽坤1,刘萍2,翟立朋2,王小力2(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激光散斑形成及漂移现象探究[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李庚伟,赵长春,邢杰,郝会颖,张自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数理学院).新形势下《大学物理思维技巧训练与培养》课程的构建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张睿,王祖源,张志华,顾牡(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同济大学普通物理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赵可(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利兹学院).大学物理全英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及思考[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穆良柱,华靖(北京大学物理学院).ETA物理教学法应用案例之静电场篇[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霍显杰,田力学,李永刚,李颖弢(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MOS场效应晶体管的高精度可变电阻器[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葛美华1,于淑云1,姜丽丽2,滕振珍3,刘建强1(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山东大学图书馆;山东大学本科生院).异步与同步学习相结合的大学物理在线教学实践[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吴王杰(陆军工程大学基础部物理教研室).求真,至善,唯美——对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思考和实践[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 许钰彬,朱广天(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面向中学物理教育的智能虚拟情景研发介绍——以“流浪地球”为例[J].物理与工程,2021,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