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严嘉明1,2,赵兵科1,张帅1,林立旻1,汤杰1(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福建省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对登陆台风观测适用性评估[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3期
  • 王俊1,王文青1,王洪1,张秋晨1,龚佃利1,杨学斌2(山东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山东省德州市气象局).山东北部一次夏末雹暴地面降水粒子谱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3期
  • 刘涛,端义宏,冯佳宁,王慧(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台风利奇马(1909)双眼墙特征及长时间维持机制[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3期
  • 林爱兰,谷德军,彭冬冬,郑彬,李春晖(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近60年我国东部区域性持续高温过程变化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3期
  • 高拴柱1,张胜军2,吕心艳1,魏凤英2(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海台风生成前48 h环流特征及热力与动力条件[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3期
  • 马瑞阳,郑栋,雯张文娟(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雷暴云特征数据集及我国雷暴活动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3期
  • 肖辉1,2,舒未希1,2,付丹红1,2,冯强3,孙跃1,杨慧玲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声波对气溶胶和云雾粒子聚并影响研究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3期
  • 李丰,阮征,王红艳,葛润生(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功率谱的风廓线雷达回波强度定标方法[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3期
  • 曾正茂1,2,郑佳锋3,杨晖1,郑敏1,曾颖婷4(福建省气象信息中心;福建省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Ka波段云雷达非云回波质量控制及效果评估[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3期
  • 邱美娟1,刘布春1,刘园1,王珂依1,庞静漪1,2,张晓男1,贺金娜1,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作物高效用水与抗灾减损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营口市气象局;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北方苹果种植需水特征及降水适宜性[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2期
  • 王培娟1,唐俊贤1,金志凤2,马玉平1,陈惠3(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气候中心;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茶树春霜冻害研究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2期
  • 王纯枝1,霍治国2,3,郭安红1,黄冲4,张蕾1,陆明红4,何延波1,刘万才4(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北方冬小麦蚜虫气候风险评估[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2期
  • 韩丰1,杨璐2,周楚炫1,吕终亮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基于探空数据集成学习的短时强降水预报试验[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2期
  • 蔡金圻1,谭桂容1,牛若芸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气象中心).基于迁移CNN的江淮持续性强降水环流分型[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2期
  • 楼小凤1,2,傅瑜3,苏正军1,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省大连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人工影响天气碘化银催化剂研究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2期
  • 吴翀1,刘黎平1,仰美霖2,马建立2,李娟3(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X波段双偏振雷达相态识别与拼图的关键技术[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2期
  • 彭艳玉1,2,刘煜1,2,缪育聪1,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温室气体对亚洲夏季风影响的数值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2期
  • 田野1,2,姚雯3,尹佳莉1,郄秀书4,曹海维1,李晋1,袁善锋4,王东方4(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不同闪电跃增算法在北京地区应用效果对比[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2期
  • 孙健1,曹卓2,李恒2,钱思萌3,王昕2,闫力敏2,薛巍2,3,4,5(国家气象中心;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值天气预报中的应用[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1期
  • 杨建莹1,霍治国1,2,王培娟1,邬定荣1,毛红丹1,孔瑞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北方苹果干旱等级指标构建及危险性评价[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1期
  • 蔡福1,2,米娜1,2,明惠青3,张淑杰1,2,张慧4,赵先丽1,张玉书1,2,张兵兵4(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农业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辽宁省锦州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WOFOST模型蒸散过程改进对玉米干旱模拟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1期
  • 李颖1,2,赵国强1,3,陈怀亮1,4,余卫东1,2,苏伟5,程耀达6(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河南省气象局;哈尔滨市气象局;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基于冬小麦农业气候分区的WOFOST模型参数标定[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1期
  • 管理1,戴建华1,陶岚1,尹春光2,孟凡旺3(上海中心气象台;上海市气象信息与技术支持中心;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QVP方法在双偏振雷达冬季降水观测中的应用[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1期
  • 赵琳娜1,2,慕秀香1,3,马翠平4,王秀娟3,李缔华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极端天气气候与水文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吉林省气象台;河北省环境气象中心;西藏自治区察隅县气象局).冬季稳定性降水相态预报研究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1期
  • 刘伯骏1,张亚萍1,黎中菊1,韩潇1,芦华2,张勇1(重庆市气象台;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一种基于地面实况的降雹风暴体客观标识方法[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1期
  • 竹利1,2,康岚1,3(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南充市气象局;四川省气象台).基于相对风暴径向速度场的辐合区自动识别算法[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1期
  • 矫健1,2,3,贾小芳2,颜鹏2,曹芳1,方冬青2,马千里4,于大江5,褚进华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局上海物资管理处;浙江临安大气成分本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2016—2017年中国中东部本底地区PM10化学特性[J].应用气象学报,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