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汪朝光(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海外藏中国近代史料与中国近代史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戴建兵(河北师范大学).海外近代中国地方史料的收集与整理:以正定为中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金以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海外红色档案的征集整理与研究利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牟怡(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信息分享到共同体验:元宇宙带来传播范式革新[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安富海(杭州师范大学教师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困境及改进策略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雷金火1,黄敏2,3(安徽工业大学高教研究所(发展规划处);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困境、优化 ——基于中国部分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实践的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王华平(中山大学(珠海)哲学系).图灵测试与人类水平机器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程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阐释学研究院).德、日机器人文化探析及中国“第三种机器人文化”构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屈文生(华东政法大学).历史翻译与中国历史话语的构建与传播[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厉震林(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论中国电影表演的意象美学[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寇淑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日本的“郑成功文学”与“华夷变态”思想[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张娜(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个人自由价值的现时代反思 ——以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为视角[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杨威1,赵婵娟1,2(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传统家训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转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李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刘宋的“东服”秩序与东亚的多边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金京爱(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典籍典故对朝鲜《训要十条》书写及高丽王朝的影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冯果(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反”境电影表演美学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高科冕(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周社会研究中考古学的使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张康之(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风险社会中思考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宋波(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隐私关注视角下人机交互的隐私悖论分析框架①张蒙、胡文娜两位研究生对文章的材料搜集与撰写都有一定贡献,特此说明及感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王向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学研究院).佛典汉译“出经”及其概念功能[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单勇(南京大学法学院).数字社会走向前端防范的犯罪治理转型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为中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李成(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辩证法审视[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王春梅(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人机协同视域下中国自动驾驶汽车责任保险立法构设[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王海洲,丁明(北京电影学院).“逝者如斯夫”:中国电影的时间叙事观[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陈昌来1,陈红燕1,2(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合肥学院中文系).“有失X”的构式演化与“有失”的词汇化及语法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过国娇(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一V(就)VX”的构式解析及其认知机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赵德芳(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语篇主观性:层级性和系统性的建构体[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峰1,姜凤敏2(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理工大学).中西方高科技发展博弈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罗伯特·菲尔默绝对君主制思想的隐现与17世纪英国政治制度变革[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丁亚平1,王婷2(中国高校影视学会;西北大学文学院).中国早期电影与儒家的感觉结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