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曾凡剑1,何源1,孙列鹏1,施龙波1,高郑1,朱正龙1,薛纵横1,马瑾颖1,2,陈奇1,2,黄贵荣1(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一种矩形腔式高功率合成器的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1期
  • 秦锋1,钟少武2,崔志同1,刘清2,毛从光1(西北核技术研究院强脉冲辐射模拟与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欣横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核安保典型系统电磁脉冲效应试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1期
  • 范广鑫1,隋展1,张彬2,高妍琦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上海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四川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钕玻璃宽带激光放大能量提取效率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1期
  • 雷鹏立,侯晶,王健,邓文辉,钟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小工具数控抛光对元件表面中频误差的匀滑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1期
  • 陆娇君1,吴鸿超1,2(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天线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种宽角扫描紧耦合阵列天线单元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1期
  • 姜松,邱力文,饶俊峰,李孜(上海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新型全固态高压多电平波形发生器的研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1期
  • 肖家浩1,2,曹树春1,2,张子民1,2,李中平1,2,申晓康1,2,赵全堂1,2,程锐1,2,刘铭1,赵永涛1,袁平1,2(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高能电子成像暗场成像技术特性研究及改进方案[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1期
  • 童靖垒,赵苏宇,潘清,肖德鑫,吴岱,黎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应用电子学研究所).驱动激光对砷化镓阴极材料的损伤阈值[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1期
  • 蒲小云1,2,3,侯洪涛1,3,马震宇1,3,毛冬青1,3,罗琛1,3,李正1,3,王岩1,3,是晶1,3,赵玉彬1,3,刘建飞1,3(中国科学院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市低温超导高频腔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光源500MHz超导腔水平测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1期
  • 周建新1,2,3,康文1,2,3,李帅1,2,3,孙献静1,吴锡1,2,3,吴煜文1,2,3,刘艺琴1,2,3,李藜1,2,3,邓昌东1,2,3(中国科学院 高能物理研究所;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东莞高精度磁场测量重点实验室).CSNS校正磁铁积分场均匀性测量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1期
  • 张蒙1,2,贺斐思2,潘卫民1,2(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 粒子加速物理与技术重点实验室).325MHz中β超导Spoke腔的腔型对比和选择[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1期
  • 王翔宇,樊亚军,乔汉青,卢彦雷,朱郁丰,夏文锋,张兴家(西北核技术研究院 高功率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全同轴型Marx发生器的研制与场路协同仿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1期
  • 石经纬1,赵娟2,冯荣欣1(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北京荣广盛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基于窄脉冲传输的脉冲展宽IGBT驱动电路[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1期
  • 王振坤,顾祥龙,曹锐(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高功率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基于物理光学法的建筑物内高功率微波耦合场分布计算[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1期
  • (《强激光与粒子束》编辑部).投稿须知[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1期
  • 胡小锋,张建平,许滨(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 电磁环境效应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 电磁环境效应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 电磁环境效应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航天器空间静电效应研究进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0期
  • 李克训1,2,马江将1,2,张泽奎1,2,马晨1,2,贾琨1,2,刘伟1,2,张捷1,2,李静1,2,王东红1,2(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三研究所电磁防护材料及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环氧树脂基碳纳米复合电磁屏蔽材料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0期
  • 秦风1,2,3,蔡金良1,2,3,曹学军1,2,3,马弘舸1,2,3(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复杂电磁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高功率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车辆强电磁脉冲环境适应性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0期
  • 杨晓炜1,2,张海1,2(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复杂电磁环境重点实验室).基于ARMA模型的受损限幅器模型建立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0期
  • 陈强,徐可,陈真真,陈星(四川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四川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四川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四川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基于TLP建模的系统级静电放电效应仿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0期
  • 王可,段艳涛,李炎新,李少磊(陆军工程大学 电磁环境效应与光电工程重点实验室;陆军工程大学 电磁环境效应与光电工程重点实验室;陆军工程大学 电磁环境效应与光电工程重点实验室;陆军工程大学 电磁环境效应与光电工程重点实验室).基于输出误差模型的B-Dot传感器标定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0期
  • 强宇,周东方,刘起坤,姚振宁(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一种新型宽带吸收频率选择表面[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0期
  • 闫二艳1,2,杨浩1,郑强林1,鲍向阳1,胡海鹰1,何琥1,2,刘忠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高功率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瞬变等离子体微波诊断初步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0期
  • 许雄,吴若无,韩慧,郝晓军,王华兵,曾勇虎,汪连栋(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雷达信号环境测量系统的设计与测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0期
  • 万浩江,魏光辉,陈亚洲,潘晓东,卢新福(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 电磁环境效应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 电磁环境效应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 电磁环境效应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 电磁环境效应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 电磁环境效应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超高避雷针系统接闪效能的数值评估[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0期
  • 鲍献丰1,2,李瀚宇2,3,伍月千1,2,周海京2,3(中物院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复杂电磁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JEMS-FDTD软件在电磁脉冲区域传播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0期
  • 朱艳菊,谢树果,李元豪,张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所).宽带电磁图像卷积神经网络盲恢复方法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0期
  • 刘文斌1,2,丁建锋1,2,寇云峰2,王梦寒1,宋滔1,2(成都新欣神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物理隔离网络电磁漏洞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第10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1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