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孟秋1,2,林圣淘3,吴函4,郑万国1,王子南3(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电子科技大学光纤传感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随机分布反馈光纤激光器时-频-空域特性研究进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1期
-
杨雪梅,田坎,何林珍,王炜哲,梁厚昆(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飞秒激光中脉冲内差频技术进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1期
-
侯绍冬1,闫培光1,阮双琛2(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深圳技术大学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中红外超快光纤激光器研究进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1期
-
黄于1,周沛1,2,杨一功1,李念强1,2,李孝峰1,2(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大学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自旋激光器的动力学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1期
-
Akinyimika Adewale1,2,3,王雨雷1,2,白振旭1,2,李云飞1,2,吕志伟1,2(河北工业大学先进激光技术中心;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省先进激光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阿库拉联邦理工大学物理系).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高能高功率相位共轭激光[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1期
-
宋海声1,刘宇平1,2,滕浩2,3,于洋2,4,冯小天2,邵晓东2,吕仁冲2,4,韩海年2,朱江峰4,魏志义2,3,5(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采用飞秒光纤激光同步泵浦的自启动锁模钛宝石激光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1期
-
文俊龙1,李玮1,谭建昌1,郑世杰1,李筱薇1,罗韵2,王建军2,冯国英1(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激光微纳工程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模式测控一体化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1期
-
李玉佳1,2,吴克难1,2,金玉奇1,2,王增强1,2,周冬建1,王锋1(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激光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连续波HF激光泵浦Fe2+:Zn Se激光器的可行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1期
-
刘畅1,巨新1,刘宝安1,2,孙洵2,张立松2,徐明霞2,任宏凯2,魏列宁2,武鹏程2,李扬2,东超2,闫春燕1,3(北京科技大学物理系;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潍坊医学院).大口径DKDP元件的辐照损伤分布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1期
-
吕奇霖1,2,马再如1,王方2,3,胡东霞2,刘红婕2,田野2,艾亦章1(西华大学理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非线性增益介质中强激光热像的演化规律[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1期
-
李筱薇,谭建昌,冯国英(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激光微纳工程研究所).基于马赫-曾德干涉的全光纤双参量传感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1期
-
安超凡1,2,谢修璀1,蒲越虎3,4(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粒子束团状态对测量束流发射度及能量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1期
-
饶俊峰,宋子鸣,王永刚,姜松,李孜(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基于磁隔离驱动的亚微秒高压脉冲电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1期
-
邓珀昆,林楷宣,罗秋燕,龙井华,王东,雷云飞,黄峻堃,王勇,蔡厚智,刘进元(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光电子器件与系统教育部/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基于晶闸管的大电流脉冲发生器研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1期
-
何泽,黄宁,王鹏,陈子晗,彭博(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辐射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针孔相机全场X射线荧光成像的模拟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1期
-
乐玮1,黄景林1,羊强2,祁道健1,倪爽1,魏来1,3,范全平1,3,杨月1,3,温家星3,莫文博3,陈果1,赵松楠1,何智兵1,李波1,杜凯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在金纳米粒子中的表面增强拉曼效应[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1期
-
叶俊,李思成,张扬,马小雅,许将明,周朴(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光谱线宽与中心波长可同时调谐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实现3 kW输出[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1期
-
蓝梓月,潘凯强,杨冬,李志超,龚韬,李三伟,蒋小华,李琦,郭亮,杨家敏,江少恩(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利用超快电子探针诊断受激拉曼散射静电波的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1期
-
赵颖,卢艳华,杜垚垚,何俊,徐韬光,尹頔,麻惠洲,岳军会,随艳峰,彭晓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加速器中心).一种新型BEPCII束团电荷测量系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1期
-
丁向美1,钟乐海1,董静霆1,杨江2(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分布式反馈激光器模拟控温检测系统研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1期
-
吕俊,郝保良,寇建勇,崔建玲,周忠正(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2~18 GHz超宽带行波管慢波结构及互作用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1期
-
陈玉1,郭洁琳1,钟辉1,孙冠姝1,陈志强2,贾伟2(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强脉冲辐射模拟与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秒脉冲放电紫外光纤阵列检测与定位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1期
-
王力1,王小林2,3,1,张汉伟2,3,1,陈子伦1,2,3,许晓军1,2,3(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能激光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变纤芯直径传能光纤中受激拉曼散射传输特性的理论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1期
-
景艳龙,李杰,石文天,闫晓玲(北京工商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基于神经网络的选区激光熔化残余应力预测[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0期
-
杨航1,余玉民1,张云飞2,黄文2,何建国2(遵义师范学院工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抛光区域几何特征与流场创成关键参数关系[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0期
-
王强,刘占军,郑春阳,李欣,曹莉华,郝亮,蔡洪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多色非相干光入射ICF黑腔受激布里渊散射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0期
-
孙毅,柴常春,刘彧千,李福星,杨银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育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电磁脉冲对CMOS与非门的干扰和损伤效应与机理[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0期
-
王自成,张志强,高冬平,丁耀根,高怀林(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高品质因数谐振腔的储能过程和泄能过程[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