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清刚1,毛朋成2,王文远1,孔令海1,杨波1,许海波1(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闪光照相散射定量技术初步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1期
-
舒先来1,2,刘智民1,2,谢亚红1,2,王娜1,2,刘伟1,韦江龙1,崔庆龙1,潘军军1,陈世勇1,胡纯栋1,2(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于射频功率调节的负离子源束流反馈控制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1期
-
胡星光1,2,钟积科3,李华4,李航2,吴木泉2(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深圳大学新能源研究中心;武汉长海电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基于人工过零的失超保护100 kA真空断路器试验[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1期
-
陆锋1,2,王振忠1,2,黄雪鹏1,2,雷鹏立1(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六自由度气囊抛光机器人模态分析与中频误差抑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1期
-
袁纬仪1,付敏1,李智贤1,王泽锋1,2,3,陈子伦1,2,3(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南湖之光实验室;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体化光纤滤除器和端帽实现20 kW激光输出[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1期
-
黄良金,吴函烁,李瑞显,肖虎,杨欢,闫志平,冷进勇,潘志勇,周朴(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用于10 kW级高光束质量激光输出的国产部分掺杂光纤[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1期
-
刘莹,蒋涛,杨奇,王雪敏,湛治强,邹蕊矫,罗佳文,樊龙,陈风伟,吴卫东(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分布反馈量子级联激光器光栅反馈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1期
-
慈英娟1,任芳1,2,张金玉1,牛晶晶1,雷晓1,张燕飞1,王晓晖1(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市融合网络与泛在业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面向模分复用的偏振保持领结型椭圆芯少模光纤的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1期
-
王岩山1,2,3,冯昱骏1,2,彭万敬1,2,孙殷宏1,2,杨小波1,2,王尧1,2,李腾龙1,2,刘航1,2,3,马毅1,2,高清松1,2,唐淳1,2(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能激光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近衍射极限高消光比窄线宽保偏光纤激光输出功率突破5 kW[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1期
-
厉燚翀,罗小军,张琪,邱实,石立华(陆军工程大学电磁环境效应与光电工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地闪通道底部回击速度的频变特性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1期
-
贾锐,耿利飞,王川川,郭浩,李新峰(中国人民解放军63892部队).混响室内加载物损耗特性试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1期
-
陈志国1,2,闫二艳2,3,刘星辰1,2,孟凡宝2,黄诺慈1,2,杨浩1,2,鲍向阳2(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高功率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放射性物质137Cs对微波大气击穿特性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1期
-
何安1,2,郭帆1,2,康军军1,2,夏明鹤1,2,丁瑜1,周良骥1,2,耿力东1,2,卫兵1,2,袁建强1,2,谢卫平1,2(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中物院脉冲功率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能X光机触发系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1期
-
唐笑虎1,胡丹2,刘凯1(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一种极线近似的双目结构光相位立体匹配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1期
-
王子涛,周维民,邓志刚,宋尧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填充预等离子体通道靶激光电子加速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1期
-
黄华,李士锋,孙利民,谭杰,王朋,刘振帮,向启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高功率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S波段多注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长时间运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1期
-
夏文友,郝樊华,吴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基于波移光纤及硅光电倍增管的钚气溶胶测量系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1期
-
黎陈,谭志远,刘平,李涛,于婷,王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全砖激光驱动电源模块的研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1期
-
何勇1,孟昭男2,张鹏2,孙衢骎3,周星健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武汉第二舰船设计研究院).基于微通道液氮换热的脉冲磁体快速冷却方法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1期
-
《强激光与粒子束》编辑部.投稿须知[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1期
-
(《强》刊编辑部).书讯:《纳秒脉冲固体电介质击穿特性及机理》[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1期
-
焦毅1,2,潘卫民1,2(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高能同步辐射光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0期
-
白正贺,刘刚文,何天龙,李伟伟,杨鹏辉,李为民,张善才,王琳,冯光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先进光源储存环初步物理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0期
-
焦毅1,2,白正贺3(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物理设计与优化[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0期
-
刘克新,郝建奎,全胜文,黄森林(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应用于光源的射频超导加速技术[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0期
-
冯立文1,王天一1,贾豪彦1,刘中琦1,徐航2,3,黄森林1,刘克新1(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北京大学DC-SRF-II注入器光阴极驱动激光系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0期
-
吴桐1,2,徐航3,4,徐金强3,李京祎3,黄森林1,2(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重离子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加速物理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强流目标的DC-SRF-II光阴极驱动激光系统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