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杨健,李坤,王龙,王苏珂,苏艳丽,薛华柏(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国内西洋梨的生态适应性及栽培区域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6期
  • 姜蓝齐1,2,王萍1,2,姜丽霞1,2,宫丽娟1,2,于成龙1,2,李秀芬1,2(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气象创新开放实验室).基于多时相MODIS数据监测水、旱作物种植面积及空间分布[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6期
  • 徐丽,陈旖旎,高玲(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儋州分中心).拟石莲花属的国际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6期
  • 刘东超,李慧,徐瑞瑞,黎俊伶,刘忠华(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树木花卉育种与生物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锌胁迫对国槐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6期
  • 陈罡1,于世河1,姜义仁2,卜鹏图1,郑颖1,冯健1(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基于高通量测序方法的蒙古栎SSR标记开发[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6期
  • 韩懂博1,贺春玲1,任迎丰2,栾科2,王帅兵1(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国有济源愚公林场).野生蜜蜂的人工巢箱设计和应用研究现状[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6期
  • 徐婷1,柳延涛2,王海江1(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花生耐盐碱响应机制及缓解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6期
  • 黄梓璨1,2,陈晓辉1,2,苏达2,3,尹家旭1,2,吴辉煌4,吴良泉1,2(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国际镁营养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福建安溪铁观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乌龙茶专用肥的农学、经济和环境效应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6期
  • 闫佳佳1,2,万璐1,2,吴桐1,3,郑春英1,2(黑龙江大学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微生物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快速溶剂萃取技术在2种食药用真菌多糖提取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6期
  • 高杜娟1,刘兴录2,兰志斌2,赵杨1,陈友德1,周斌1,吕艳梅1,罗先富1,唐善军1(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籼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安仁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油菜周年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6期
  • 柯志成1,2,3,连海峰1,2,3,何中声3,4,5,刘金福1,2,3,5,陈奕1,2,3(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生态与资源统计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资源环境空间信息统计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基于CiteSpace的格氏栲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6期
  • 任志红1,吴焕焕1,肖文敏1,张虹1,孙海伟1,窦玲2,王兆祥3(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泰山区农业农村局;山东泰山茶溪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北方茶区茶树短穗扦插繁育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6期
  • (《中国农学通报》《农学学报》编辑部).本刊声明[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6期
  • 侯伟男1,刘靖愉1,邢一唱1,刘泽华1,臧永奎1,袁梅2,高宇1,史树森1(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北京三聚绿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物炭施入量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5期
  • 王群1,毕云青1,何成兴1,郭志祥1,钟德卫2,李君洪3,陈乾昭2,游继华2,黄正会2,李进斌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绥江县渔业技术服务站).半边红李炭疽病病害调查及病原菌鉴定[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5期
  • 刘美玲1,刘悦1,陈婷婷1,邹娟2,史文琦1,曾凡松1,龚双军1,黄振余3,刘威1,杨立军1,喻大昭1(农业农村部华中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钟祥市石牌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江汉平原麦区小麦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5期
  • 王梓默,林士杰,张大伟,何怀江,陈思羽,包广道,贾庆彬,张忠辉(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西部盐碱地5种林分类型土壤改良效果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5期
  • 梁琪,付歆崴,李云鹏,杨胜甫(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3种植物提取物对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抑菌机理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5期
  • 卢佳伟1,王铭泽1,汪棋1,魏宗友2,张艳丽1,王锋1(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太仓市畜牧兽医站).辅料及微生物菌剂对羊粪好氧堆肥腐熟度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5期
  • 杨欣宇1,朱顺军1,段靖平2,陈劲松1,李树志3(广州恒成智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青海省知识产权局;青海之也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青海省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5期
  • 马文军1,武均1,2,宋雪峰3,王月胜3,蔡立群1,2(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元泰丰(包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5期
  • 刘洪1,2,董元华1,隋跃宇3,李建刚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甜菜抗病品种产生抗性的土壤微生物机理[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5期
  • 王光琴1,2,黄莺1,2,温明霞3,芶剑渝3,代飞4,丁梦娇1,2(贵州大学烟草学院;贵州省烟草品质研究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烟草公司遵义市公司;贵州省烟草公司安顺市公司).5株纤维菌属菌株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活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5期
  • 辛洪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寒地水稻新品种‘育龙7号’引种鉴定及适应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5期
  • 梁新波1,2,张晨1,2,张冠初1,戴良香1,丁红1,徐扬1,李泽伦1,2,石书兵2,张智猛1(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起垄种植模式对花生生长发育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5期
  • 方雅各,苏有健,廖万有,张永利,罗毅,孙宇龙,廖珺,王烨军(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园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5期
  • 袁国徽,田志慧,李涛,钱振官,沈国辉(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稗属植物DNA条形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1,第15期
首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