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韩杨,王丛岭,孙锐,杨平,熊静琪(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杨京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基于超星系统线上教学的初步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宋战锋1,刘涛2(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电工电能新技术天津市重点实验室).《电机学》教学方法改革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李保罡,李然,王雅宁,孙景芳,张京席(华北电力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面向电力业务的5G网络虚拟仿真实践平台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任红卫,刘美,王忠勇,罗如山(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自动化学院).新工科背景下实习基地建设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程序(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网络实训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张磊,方杰,薛新霞(皖西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电气类专业实习环节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刘雪冬,撒继铭,李政颖,许建霞,黄铮(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假定状态法在模拟电子电路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邱钟涛(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新时代电网企业人才评价师培养与管理创新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王清,赵洪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三类培训”促“技能人才”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王庆红,娄方桥(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电网公司:创新工匠型技能人才培训模式的探索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李长城,韩昆仑(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西大学)).新时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周博曦,秦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学院分公司).“互联网+”培训服务模式的创新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姜胜,赵茹男,俞玲(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火电机组集控运行”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卢兴福,黄韬(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贵阳供电局).贵阳供电局:创新培训机制 提高技能人才培训效果[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戴栋,汪剑,高峰(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数值仿真技术与《高电压技术》课程理论的教学结合[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高兢,李光耀,许晓峰(沈阳工程学院).基于“共建共享共管”的教学实践基地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龙浪,周优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贵阳开阳供电局).开阳供电局:员工自主培训模式创新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王吉平.开启2021年新征程[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柯锦生,单思超(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探索技术技能人才双通道建设路径[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黄玉妹(国家能源集团铜陵发电有限公司).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国家能源集团铜陵发电有限公司人才工作纪实[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屠毓慧(国网绍兴供电公司).绍兴供电公司:恪守“人民电业为人民”初心[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孙丽丽,辅小荣(盐城工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电气类专业《软件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刘书阁,甘言礼,荆辉(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三主体、三阶段、三融合”现代学徒制建设项目路线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刘耿华,孙东雪,贾艳(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硬母线压波弯专用工具的研制[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松石.程旭:“干一行爱一行 钻一行精一行”[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 张容菠,孙德兴,龙颖,隆丰林(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兴义供电局).兴义供电局:师徒双选结对培养人才[J].中国电力教育,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1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