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世莹1,马晓妍1,董珂1,郝丽伟2,张纬尧3,李莹1,王晓昌1,周进宏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城建设计院;西安市第五污水处理厂;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自然光和UV辐照下二级出水DOM及毒性的变化[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高戈1,李海萍1,万华伟2,李利平3(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新疆鸟类和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空间异质性及其多尺度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武秋甫,王孝忠,陈新平,刘敦一(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市土肥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典型粮菜轮作系统施肥管理及环境代价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孙月,陈柯序,王凯权,楼菊青,王如意,李强标,蔡靖(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亚硝酸盐型同步脱氮除硫工艺单质硫产率及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贺维鹏1,2,郑飒1,2,吴慧英1,2,李波3,许仕荣1,2(湖南大学建筑安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加载絮体形态对短流程超滤膜污染影响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吴兴熠1,2,3,黎睿2,3,汤显强2,3,肖尚斌1,韩丁2,4(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电动导排间隙水脱除底泥内源氮的性能[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林浩,李豪,孙浩堯,陈庆彩(陕西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道路沥青中长寿命自由基特征及二次生成[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刘伟,李巍,毛显强,成润禾(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基于“三线一单”流域开发规划替代方案环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徐璐,刘旻霞,穆若兰,张国娟,于瑞新,李亮(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高寒草甸植物群落谱系结构与多样性格局[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叶蒙蒙1,钱付平1,王来勇1,徐兵2,黄乃金2,吴昊2(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安徽威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响应面法SCR脱硝反应器喷氨格栅的优化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魏献诚1,2,3,黄廷林1,2,3,程亚1,2,3,张涛4,苏捷超4,陈程澄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渭滨水厂).催化氧化除氨氮/锰技术在滤池改造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中国环境科学》核心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实现五连冠[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常玉旸,高阳,谢臻,张天柱,于希泽(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京津冀地区生境质量与景观格局演变及关联性[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苏龙,张海波,程红艳,张国胜,罗渊,何小芳,任元森,闫双堆(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木耳菌糠生物炭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孟琪1,武志涛1,杜自强1,张红2(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定量影响 ——以京津风沙源区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于亚泽1,2,焦燕1,2,杨文柱1,2,宋春妮1,2,于俊霞1,2,刘立家1,2,张婧1,2,刘宇斌1,2(内蒙古自治区环境化学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不同灌溉方式旱田土壤N2O 排放和氮素淋溶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陈颢明1,2,3,胡亦舒1,李真1(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化工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高校重点实验室).溶磷微生物改性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的机理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丁一桐,潘保柱,赵耿楠,韩谞,刘智琦(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河干流全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水质生物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田沛佩1,2,卢宏玮1,李丹3,殷闯2,夏军1,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8~2017 年中国地级市化肥施用碳足迹的时空演变格局[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董梦阳1,董远鹏1,徐子文1,邵翼飞1,刘喜娟1,胡欣欣2,刘爱菊2(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赤泥改良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恢复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曾贤刚,段存儒,王睿(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农产品贸易虚拟水转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李光一1,2,李海萍1,万华伟3,李利平4(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贵州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随机森林算法在新疆物种丰富度影响因素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郭英壮1,王晓燕1,2,周丽丽1,郑文秀3(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圈水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控制流域氮流失的最佳管理措施配置及效率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钟敏1,李孟1,卢芳2,张倩1(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热活化过硫酸盐联合混凝处理微乳浊液的机理[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