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俊1,郭明哲1,尤俊豪1,宗永臣1,傅椿惠1,张东艳1,2(西藏农牧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海拔温度变化对活性污泥中磷去除及相关代谢途径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吴琼1,唐颖辉1,陈垚1,2,刘臻1,2,李运晴1,袁绍春1,2(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交通大学环境水利工程重庆市工程实验室).气候变量和设计参数对生物滞留系统去除硝酸盐氮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李若男1,王君1,刘远泽1,陈珑珑1,张弥1,曹畅1,齐冰2,3,胡凝1,肖薇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杭州市气象局;浙江临安大气成分本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基于车载CO2/CH4移动观测的城市站点空间代表性和热点识别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文刚,王茹,温成成,白愿楠,曹瑞华,司凡,李凯,黄廷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省水污染控制与水质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淡水甲藻水华形成原因及原位控制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白润昊1,崔吉晓1,范瑞琪1,李真1,杨扬1,刘宏金2,何文清1,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农田土壤地膜源微塑料分离检测方法优化[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王志超1,2,窦雅娇1,2,康延秋1,2,杨文焕1,2,敬双怡1,2,李卫平1,2(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保护与综合利用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微塑料对融冰过程中典型污染因子释放的影响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李思雨,孙群,姚洁,赵亮(天津科技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东海二甲基硫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戴刘新1,2,梁明珺3,张莹1,谢一凇1,刘兴润4,李莉1,张新伟5,樊程1,李正强1(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氧化亚氮的卫星遥感研究综述[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周莉,马嫣,郑军,邹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南京北郊夏季云凝结核活化特性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李文璇1,张佩琴2,孙建富3,刘丹1,吴西林1,陈建荣1(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省金华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华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氮掺杂碳负载氧化钴纳米团簇活化过一硫酸盐[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王丽婧1,朱怡帆1,2,田泽斌1,纪道斌2,杨忠勇2,李莹杰1,刘佳2,孟江槐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洞庭湖科学观测研究站;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不同时期东洞庭湖水域碳素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董丽华1,杨晓红1,陈志颖1,宋晨1,潘淑杰1,韩英杰1,张光辉1,侯立安2,康雅3(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火箭军工程大学;郑州自来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BAC 工艺中活性炭去除重金属机理研究 ——以Pb(II)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安毅夫1,连国玺1,2,武旭阳1,孙娟1,高扬1,宋旺旺1(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铀尾渣库区微生物群落特征及污染物迁移扩散机理[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熊志超,张传波,刘雅倩,邓佩,冯斐,邵莉,陈建新(南昌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南昌大学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迷迭香酸增效PSF 降解橙黄G 的机制和生态毒性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王雪瑶1,2,3,何翔1,2,3,林登1,2,3(新疆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精河温带荒漠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大气中HONO 去除途径的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王艳妮1,2,杨敬婷2,程燕1,陆标3,顾兆林1(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省户用生物质炉具PM2.5和碳质组分排放因子[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田梦佳1,郭浩宇1,沈雨欣1,张晓锋1,田阔1,柴学军2,张鼎元2,张秀梅1(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褐菖鲉稚鱼对柴油污染的行为和生理响应[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许亦非1,2,崔寅平1,2,朱溢啸1,2,沈傲1,2,晋银保1,2,汪海恒1,3,刘一鸣1,卢骁1,樊琦1,2(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省韶关市气象局).广东省区域臭氧污染过程三维输送特征分析与定量来源解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孔一繁1,唐正1,陈晓倩2,刘敏2,沈璐2,秦艳1,高品1(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市检测中心生物与安全检测实验室).FeCu@NBC 双金属复合体系对全氟辛酸的降解机制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王榕,胡煜,高寒,王超,王沛芳,陈娟(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不同流速下沉积物中六溴环十二烷的释放及再分配规律[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宋峙嶙1,2,李圆圆1,2,熊忆茗1,2,李金波1,2,秦占芬1,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内分泌干扰物测试技术和评估体系[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郝梦鸽,沈秋岑,张婧(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17α-炔雌醇对三角褐指藻的毒性效应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王悦颖1,陈丽娟1,2,安兴琴1,梅梅2,赵娜3(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气候预测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河北省气象灾防防御和环境气象中心,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基于MERRA-2 资料的PM2.5主要组分污染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曾贤刚,余畅,孙雅琪(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农业农村碳排放结构与碳达峰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张正峰,张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京津冀地区碳排放空间关联与碳平衡分区[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杨帅琦1,何文2,王金叶1,3,李何英1,姚月锋2(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南宁理工学院).基于MCR模型的漓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张葵1,周连凤1,陈威1,邵科1,吴文勇2,陈昱霖1,杨涵1,马沛明1(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雅砻江下游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张寒博,杨骥,荆文龙,邓应彬(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多种特征因子结合GBDT的降水数据降尺度方法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康哲1,李巍1,刘伟1,2(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生态环境局黄埔分局).黄河流域城市群工业减污降碳影响因素与策略[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