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陈云1,2,李玉强1,2,3,王旭洋1,3,牛亚毅1,2(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丁钰珮1,2,杜宇佳1,高广磊1,3,张英1,曹红雨1,朱宾宾4,杨思远1,张儆醒1,邱业1,刘惠林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呼伦贝尔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预测[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杨伶1,2,邓敏1,王金龙1,2,阙华斐3(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数字洞庭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体育职业学院).近40年来洞庭湖流域土地利用及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李霞1,2,朱万泽1,舒树淼1,2,盛哲良1,2,王文武1,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大渡河中游干暖河谷草地土壤质量评价[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王兆峰,王梓瑛(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规制对旅游产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空间分异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付梦娣1,唐文家2,刘伟玮1,何跃君3,朱彦鹏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生态过程与功能评估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的生态风险评估及生态修复空间辨识 ——以长江源区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李达1,2,林龙圳3,2,林震3,2,张绍文2,4,安黎哲2(北京城市学院城镇化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EKC检验[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苏丽1,2,董波涛3,孙佳1,2,赵西梅1,吴春红1,夏江宝1(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泰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黄河下游森林培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滨州市农业农村局).地下水位对黄河三角洲柽柳根系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郭晓明,金超,孟红旗,肖春艳,张春霞,赵同谦(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大气氮湿沉降特征[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马香艳1,2,3,刘乐乐1,2,3,尹美淇1,2,3,宋慧佳1,2,3,朱鹏程1,2,3,于晓娜1,2,3,杜宁1,2,3,王仁卿1,2,3,郭卫华1,2,3(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山东省植被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青岛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基于野外调查和同质种植园实验的芦苇植物功能性状变异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吕英烁,王瑶函,郑曦(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基于SWAT模型的北京平原区森林景观格局对雨洪减缓的影响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刘亚群1,2,吕昌河1,2,傅伯杰3,4,于伯华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分类识别及其近20年的时空变化[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黄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森林管理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王远飞1,周存通1,赵增辉2,林植华2(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丽水学院生态学院).亚热带水库浮游植物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冯憬1,2,卫伟1,冯青郁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黄土丘陵区SCS-CN模型径流曲线数的计算与校正[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刘京涛1,李安琦2,孙景宽1,宋爱云1,夏江宝1(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黄河三角洲贝壳堤湿地优势灌木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韩旭1,2,田培1,2,黄建武1,2,王珂珂1,2,王瑾钰1,2,刘目兴1,2,潘成忠3(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基于2009—2018年径流小区观测数据的武汉市土壤侵蚀因子定量评价[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于露1,郭天斗1,孙忠超1,马彦平1,李志丽1,赵亚楠1,王红梅1,2(宁夏大学农学院;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荒漠草原向灌丛地转变过程中两种优势植物种子萌发及阈值特征[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王启栋1,2,3,4,宋金明1,2,3,4,袁华茂1,2,3,4,彭晨1,3,5(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生物与工程学院).基于近海健康评价现有体系的我国普适海洋健康评价“双核”新框架的构建[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陈旭1,2,陈冬倩1,刘洪凯1,赵春周3,赵文太4,董智1,张永涛1,王延平1(山东农业大学黄河下游森林培育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寿光国有机械林场;山东省林业外资与工程项目管理站).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11个造林树种细根解剖性状对土壤条件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陈梦1,陈敬忠1,刘济明1,武梦瑶1,颜强2,李鹏3,黄路婷1,肖雪峰1(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省社会工业研究所;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小蓬竹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内生真菌多样性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孙佳1,2,夏江宝2,董波涛3,高芳磊2,陈萍1,2,赵万里2,李传荣1(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泰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黄河下游森林培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滨州市农业农村局).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不同密度柽柳林的根系形态及生长特征[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陶思晨,张笑颜,赵珍,林兴稳,房荷丹,胡卓尔,骆超男,叶昕宇,沈菲儿,张振振(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不同城市化梯度下木荷(Schima superba)功能性状差异[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姚斯洋1,李昕禹1,2,刘成林1,柳波1,张静1,况卫明3(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南昌大学际銮书院;江西水利职业学院).不同水位下拟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对食块茎鸟类栖息地适宜性的影响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冯璐1,刘京涛1,韩广轩2,张启浩3,彭玲1(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杭州师范大学).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地下水位变化对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白小军1,2,贾琳1,谷会岩1(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陕西省神木中学).大兴安岭次生林区优势种落叶松分布格局及竞争作用[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李晓晓1,杨薇1,2,孙涛1,2,崔保山1,2,邵冬冬1,2(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复杂性与多样性的关系[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李谦维1,高俊琴1,梁金凤1,2,冯久格1,张晓雅1,盖凌云3(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口管理站).生物炭添加对不同水氮条件下芦苇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黄颖利1,乔振华1,邹为涛2,秦会艳1,张祥华1(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基于ISM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福利供给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廖迎娣1,2,张欢1,侯利军1,2,陈达1,2(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江苏长江岸线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首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