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琼1,程慧2,钟美瑞1(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趋同演变及其趋势预测[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张旋1,2,3,李蕊希1,2,3,郑洲1,2,3,李泽厚1,2,3,贡璐1,2,3,罗艳1,2,3,吴雪1,2,3,4(新疆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精河温带荒漠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新疆大学生态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极端干旱区多枝柽柳叶片功能性状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刘莹1,吕东2,陈立3,赵祜2,赵兴鹏2,王光宇3,赵明2,袁浩2,张怡1,李雅惠1,陈敏1(北京林业大学林木有害生物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圆柏大痣小蜂对祁连圆柏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蔡琳1,杨予静1,种玉洁1,袁义平1,曾翔宇1,姚和风1,陈初明2,李中强1,魏立飞1,余海燕2(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区域开发与环境响应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大别山薄刀峰国有林场).亚热带退化森林不同恢复方式对土壤团聚体胶结物质及稳定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梁洪武1,阿里木江·卡斯木1,2,3,张雪玲1,赵永玉1,如克亚·热合曼1(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师范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心;新疆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重点实验室).干旱区绿洲城市群地表温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例[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曹云1,张称意2,孙应龙1,刘昌义3,胡琦4,赵子健3,王晓晨4,潘学标4,王世坤5(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局).2000—2020年华北地区植被固碳能力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分析[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刘宇1,2,羊凌玉1,2,张静3,张金珠4,李欣蓓1,2,朱能高5,周梅芳6(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近20年我国森林碳汇政策演变和评价[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罗丹1,2,周忠发1,2,陈全1,3,张露1,2,吴岚1,2,伍堂银1,2(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喀斯特地区碳储量对土地利用模式的响应——以南北盘江流域为例[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张杰京1,2,陈飞3,4,谢菲1,2,张鑫1,2,尹文萍1,2,樊辉1,2,5(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调查规划院;云南亚洲象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亚洲象生境长时序变化及其对人象冲突的影响——基于融合MaxEnt与HSI模型的生境适宜性评价方法[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彭文斌1,2,曹笑天1,苏昌贵2,邝嫦娥1(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基于三阶段SBM-DEA模型[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李晓文1,吕江涛1,智烈慧1,2,梁芳源1,3,裴元生1,李迎霞1,孟耀斌4,廖丹琦1,穆泳林1,5(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河北工程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基于“目标-成本-效益”协同优化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格局[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艾婧文1,2,余坤勇1,2,黄茹鲜1,2,耿建伟1,2,谢祯1,2,刘健1,2(福建农林大学;3S技术与资源优化利用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风电项目对潜在生态廊道的影响——基于MSPA-MCR模型[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王子尧,孟露,李倞,徐昉,林箐(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低碳发展背景下北京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多情景模拟研究[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顾恬玮1,彭建1,2(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自然的碳达峰、碳中和解决方案:关键议题[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周妍1,苏香燕1,应凌霄2,周旭1,张成鹏1,康玉麟3(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双碳”目标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优先区与技术策略研究[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徐雪1,2,罗娅1,2,杨胜天1,3,陆晓辉1,2,周秋文1,2,刘茂1,2,石春茂1,2,廖梦垚1,2(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全球不同气候带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趋势与可持续性[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黄卫丽1,2,海龙1,吴振廷1,武永智1,张嘉開2(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质量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毛乌素沙地杨柴灌木林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曹彦1,2,3,何东进1,4,3,周梦遥1,3,刘进山5,蔡昌棠5,游巍斌1,3(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南方森林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变化情景下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演替长期动态模拟[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马晓蕾1,王婕2,刘若男2(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中国“水量”和“水质”生态足迹及可持续能力量化方法与实证研究[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杨小环1,王立印1,李宏鑫1,王广旭1,王子然1,马金虎2(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农业大学社会服务部).荞麦、高粱根系分泌物对玉米根边缘细胞和根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李思佳1,杨谨1,方丹1,宋丹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京津冀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朱玉1,张文广1,管强1,田雪1,赵予熙1,姜明1,肖盈丽2,王瑶2,赵琬婧3,王瑜3,原卉3(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三江自然保护区自然和干扰湿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生态指示[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王旭1,2,张旭东1,姚增旺1,吴海龙1,舒琪1,李屹峰1,高升华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太原市林业和草原工程技术中心).采伐剩余物管理对杉木人工林土壤nos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王青1,刘聪聪2,何念鹏2,3,侯继华1(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内蒙古高原植物气孔性状的空间变异及其适应机制[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王镕华,信忠保,梁潇瑜(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植被和梯田对黄土高原小流域泥沙连通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王晓锋1,2,3,龙雨行1,3,余乐乐1,2,3,吴胜男1,2,3,陈起玥3,刘紫雯3,张弘琦3,王泳淞3(长江上游湿地科学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地表生态过程重庆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不同水生植物对景观水体CO2与CH4排放通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张小标1,逯非1,杨红强2,欧阳志云1(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森林伐后碳减排核算方法演进与展望[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马扶林1,刘小伟2,朵莹2,于宗恺2,张强2,温仲明2,3,彭长辉4,5,郭梁3,6(青海省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日尺度下水热因子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产力的影响特征[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张珂莉1,何理1,2,卢宏玮3(华北电力大学水利与水电工程学院;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区域间贸易碳转移特征及其对碳中和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曹云1,张称意2,孙应龙1,刘昌义3,胡琦4,赵子健3,王晓晨4,潘学标4,王世坤5(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局).2000—2020年华北地区植被固碳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分析[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