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蔡琳1,杨予静1,种玉洁1,袁义平1,曾翔宇1,姚和风1,陈初明2,李中强1,魏立飞1,余海燕2(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区域开发与环境响应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大别山薄刀峰国有林场).亚热带退化森林不同恢复方式对土壤团聚体胶结物质及稳定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赵心睿1,2,刘冀1,2,杨少康1,2,张茜1,2,高放1,2,刘艳丽3,4(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北方地区典型林草地物候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杨青林1,2,赵荣钦1,胡月明3,肖连刚1,谢志祥1,揣小伟4,谢英凯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安州区自然资源局;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要素与碳排放的时空耦合关系[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罗丹1,2,周忠发1,2,陈全1,3,张露1,2,吴岚1,2,伍堂银1,2(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喀斯特地区碳储量对土地利用模式的响应——以南北盘江流域为例[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梁森1,张建军1,2,王柯1,刘时栋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潜力评估方法与应用——基于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研究[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王晓锋1,2,3,龙雨行1,3,余乐乐1,2,3,吴胜男1,2,3,陈起玥3,刘紫雯3,张弘琦3,王泳淞3(长江上游湿地科学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地表生态过程重庆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不同水生植物对景观水体CO2与CH4排放通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杨明新1,2,杨秀春2,赵云1,黄青东智1,李成先1,曹文强1,陈昂2,谷强1,李泽宇1,王守兴1(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黄河源园区高寒草地碳储量估算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刘莹1,吕东2,陈立3,赵祜2,赵兴鹏2,王光宇3,赵明2,袁浩2,张怡1,李雅惠1,陈敏1(北京林业大学林木有害生物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圆柏大痣小蜂对祁连圆柏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梁洪武1,阿里木江·卡斯木1,2,3,张雪玲1,赵永玉1,如克亚·热合曼1(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师范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心;新疆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重点实验室).干旱区绿洲城市群地表温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例[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张小标1,逯非1,杨红强2,欧阳志云1(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森林伐后碳减排核算方法演进与展望[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杨小环1,王立印1,李宏鑫1,王广旭1,王子然1,马金虎2(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农业大学社会服务部).荞麦、高粱根系分泌物对玉米根边缘细胞和根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朱玉1,张文广1,管强1,田雪1,赵予熙1,姜明1,肖盈丽2,王瑶2,赵琬婧3,王瑜3,原卉3(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三江自然保护区自然和干扰湿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生态指示[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祁慧博1,2,杜萌萌1,龙飞1,2,高晓玮1,2(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省重点培育智库——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不同生态调控情景下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收益研究[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王旭1,2,张旭东1,姚增旺1,吴海龙1,舒琪1,李屹峰1,高升华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太原市林业和草原工程技术中心).采伐剩余物管理对杉木人工林土壤nos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王青1,刘聪聪2,何念鹏2,3,侯继华1(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内蒙古高原植物气孔性状的空间变异及其适应机制[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王镕华,信忠保,梁潇瑜(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植被和梯田对黄土高原小流域泥沙连通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马晓蕾1,王婕2,刘若男2(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中国“水量”和“水质”生态足迹及可持续能力量化方法与实证研究[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曹彦1,2,3,何东进1,4,3,周梦遥1,3,刘进山5,蔡昌棠5,游巍斌1,3(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南方森林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变化情景下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演替长期动态模拟[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张珂莉1,何理1,2,卢宏玮3(华北电力大学水利与水电工程学院;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区域间贸易碳转移特征及其对碳中和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赵玮1,王新兴2,杨昊天3,杨荣4,叶学华5,刘新平6,曾凡江7,马健8,李向义7,高永平3,刘宇1,9,于秀波1,9(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中心;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阜康荒漠生态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碳氮特征沿干旱梯度时空格局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长期定位监测数据[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熊畅,吴卓,曾梓瑶,龚建周,李江涛(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基于“空间形态-破碎化-聚集度”的粤港澳大湾区森林景观格局时空演变[J].生态学报,2023,第8期
  • 祁亚辉1,2,王小丹1(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基于涡度协方差测定[J].生态学报,2023,第8期
  • 杨熙来1,2,朱榴骏3,冯兆忠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河海大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臭氧胁迫冬小麦叶片高光谱特征和叶绿素含量估算[J].生态学报,2023,第8期
  • 范育鹏1,2,方创琳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城市可持续发展新型定量研究方法进展[J].生态学报,2023,第8期
  • 薛帆1,晁智龙2,何亮1,易海杰3,许小明1,邹亚东1,贺洁1,吕渡3,张晓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近70年来不同地貌和植被类型区水沙特征演变及其对生态恢复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3,第8期
  • 严丽君,王普,施启龙,刘佳,施云娥,池利昆(云南师范大学).动物食性分析在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基于DNA宏条形码技术[J].生态学报,2023,第8期
  • 张雅娴1,樊江文2,李愈哲2,项潇智3,张海燕2,王穗子2(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模拟重点实验室;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短期围栏封育后再利用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8期
  • 刘迪1,陈海2,3,马羽赫2,3,史琴琴4,白晓娟2,3(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及多层次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3,第8期
  • 李程蓉1,2,陈天1(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缓解城市热环境的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构建[J].生态学报,2023,第8期
首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0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