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晓哲1,覃善梅1,陈兆进1,张君1,姚伦广1,李娜1,庞发虎1,韩辉1,2(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产多胺细菌调控根际细菌群落阻控小麦Cd吸收效应[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杨文娜1,余泺2,罗东海1,熊子怡1,王蓥燕1,王子芳1,高明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市璧山区防汛抗旱调度中心).土壤phoC和phoD微生物群落对化肥和有机肥配施生物炭的响应[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李文杰1,2,张祯皎1,2,赵雅萍1,2,许淼平1,2,任成杰1,2,杨改河1,2,冯永忠1,2,任广鑫1,2,王晓娇1,2,韩新辉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刺槐林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碳降解酶的变化及与碳库组分的关系[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邓少虹1,2,郑小东1,3,毛婉琼1,2,陈香碧1,胡亚军1,程爱武4,何寻阳1,苏以荣1(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湖南省宁乡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稻田与旱地土壤中真菌和细菌对秸秆碳的利用特征[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韩博远1,张闻1,胡芳雨1,赵庆庆1,卢媛2,孔学1,吕俊岗3(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山东省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模拟及实际根系分泌物对芘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尉芳1,2,刘京1,2,夏利恒1,2,徐仲炜1,2,龙小翠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渭北旱塬区农田土壤有机质空间预测方法[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李冰洁1,陈金媛1,刘铮铮1,2,王静2,何士冲2(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大气颗粒物PM2.5中全氟化合物污染特征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熊钰婷,袁旭音,周慧华,高一丹,汪宜敏(河海大学环境学院).生物炭添加对太湖滨岸带土壤氮矿化和淋失特征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朱利英1,2,赵凯2,3,张俊亚2,王春荣1,魏源送2,4,5(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吉林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不同降雨条件下北运河河岸带类型对径流污染削减效果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潘欣荣1,左剑恶1,张宇1,门聪1,张丽萍1,黄守斌2(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廊坊市区径流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郭芝芝1,苏振华2,邸琰茗3,郭逍宇1(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北运河京津冀段河道浮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分析[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俞晓琴1,2,孟先强1,吴华武1,陈慧敏1,李宇阳1,朱俊羽1,郭燕妮1,姚磊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青海湖流域有色可溶性有机物来源与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张坤锋1,2,3,昌盛1,2,涂响1,2,付青1,2,杨光1,2,樊月婷1,2,孙兴滨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地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新冠疫情下武汉典型饮用水水源中DBPs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估[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柴铖1,许路2,金鑫2,石烜2,吴晨曦1,金鹏康1,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氮掺杂生物炭催化臭氧对于布洛芬的降解特性与机制[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赵传靓1,2,王子婕1,闫仪1,3,徐慧2,周俊垣1,杨利伟1,王东升2(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环糊精多孔聚合物对水中染料分子的吸附性能及主客效应[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高愈霄,汪巍,黄永海,王晓彦,朱媛媛,朱莉莉,许荣,李健军(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基于神经网络和数值模型的重点区域PM2.5预报比较分析[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符传博1,2,3,徐文帅4,丹利2,佟金鹤1,3(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015~2020年海南省臭氧时空变化及其成因分析[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王子峤1,2,李叙勇1,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核密度估计的城市基础要素与街尘营养元素含量特征关联[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徐森,李思亮,钟君(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西南喀斯特流域土地利用对河流溶解无机碳及其同位素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陈巧1,2,吴丽萍1,徐勃3,张向炎3,李梦辉2,赵雪艳2,杨文2(天津城建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淄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淄博2021年元宵节PM2.5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黄子恒1,张立1,崔舒惠1,张绮亮1,文言1,钱飞跃1,2(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城市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冷冻PN/A颗粒污泥快速活化过程中的污泥形态与菌群演化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曹春1,任丹1,吕贞英1,张鹏1,李锦超1,陈勋文2,王俊坚2(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省绿洲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温室与大田种植方式对胡萝卜生长过程中重金属吸收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韩柳1,楼倩1,乔敏2,刘梦婷1,钟家有1,丁惠君1(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省鄱阳湖水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德兴铜矿区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特征及其驱动因子[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陈召莹,张紫薇,张甜娜,周石磊,张艺冉,董宛佳,于明会,张一凡,张家丰(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河北省典型景观水体反硝化菌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以石家庄为例[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郭燕妮1,2,姚晓龙1,陈慧敏1,俞晓琴1,李宇阳1,朱俊羽1,韩龙飞2,周蕾1,3,周永强1,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鄱阳湖丰枯情景对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生物可利用性及收支平衡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齐鹏1,胡春1,2,邢学辞1,毕志浩1,李泽松1(广州大学大湾区环境研究院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铁改性石英砂过滤协同控制饮用水含氮消毒副产物和条件致病菌[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赵峰1,陈天舒1,董灿1,李洪勇1,刘子璐2,毕于健2,国兆新2,王新锋1,杨凌霄1,王韬3,王文兴1,薛丽坤1(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泰安市气象局;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泰山大气卤代烃的长期变化趋势与来源[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周文钦1,李成2,刘俊文1,朱曼妮3,桂小亮1,余飞1,廖松地3,姜帆1,李光辉1,蒋斌1,郑君瑜1(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典型内燃叉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与正构烷烃的排放特征[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冯齐云1,高宝玉1,岳钦艳1,石伟杰2,冯春晖2,周继柱2,王国瑞2(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省水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神美科技有限公司).不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有机脱水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朱玉凡,陈强,刘晓,张瑞欣,郭文凯(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气团老化程度对挥发性有机物分类改善PMF源解析效果[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