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小虎1,楚春礼1,曹植2,楚春亮3,鞠美庭1(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安特卫普大学可持续建筑与道路工程研究组;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经济-碳排放-能源效益实证分析——以山东省胶州光伏及其储能系统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刘子金1,2,3,徐存东1,2,3,朱兴林4,周冬蒙4,田俊姣1,2,谷丰佑1,2,黄嵩1,2,李智睿1,2,赵志宏1,2,王鑫1,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浙江省农村水利水电资源配置与调控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水工结构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干旱荒漠区人工绿洲土壤盐碱化风险综合评估与演变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李宇阳1,2,朱俊羽1,俞晓琴1,陈慧敏1,郭燕妮1,周永强1,3,周蕾1,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昌大学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巢湖二氧化碳排放特征及其潜在影响因素[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赵晨曦,王杨,钱秋慧,闫瑾,肖傲,王学东,王慧利(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三氯卡班环境暴露对斑马鱼神经行为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刘扬1,王颖1,2,刘灏1,秦闯1,王思潼1,李博1,郭春晔1,3(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气象局).基于WRF-Chem模拟验证的天水市主城区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侯鑫1,赵杰1,赵洪飞1,他志杰2,岳超1,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2003~2018年干旱对中国森林绿度异常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郭雯1,黄林培1,王明果2,3,陈子栋1,赵帅营1,孔令阳1,陈光杰1(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云南省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云南省地矿测绘院).不同组织碳、氮元素含量和同位素分馏特征研究—以抚仙湖草鱼、鱇浪白鱼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吕达1,包刚1,2,3,佟斯琴1,2,雷军1(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锡林郭勒盟植被物候枯黄期对干湿变化的时间多尺度响应[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范亚骏1,张淼2,季俊杰2,程吉林1,吴启超3,何成达2(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A2/O-BCO系统中碳源类型对反硝化除磷及菌群结构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刘金平1,任艳群1,陶辉2,刘铁2,陈豪3,4(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天津市环渤海地球关键带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中国高温热浪对碳排放量的响应[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严广寒1,2,3,殷雪妍1,2,3,汪星1,2,3,王丽婧3,4,李丹1,2,田泽斌1,2,3,李虹3,4(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洞庭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基于GAM模型的洞庭湖叶绿素a浓度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彭兰生,关孟欣,黄魁,夏慧,桑春雷(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蚯蚓摄食污泥对其肠道功能区微生物种群及耐药基因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秦晓春1,倪安辰1,陈正昊1,马保龙2,孟范彤1(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高速公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包含共振机理的声子晶体声屏障设计与降噪性能测试[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张莹1,谷萌1,孙捷2,周怡然1,朱薇3,王小铭1(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苏州首创嘉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餐厨垃圾水热炭化产物分配规律及液固产物特性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刘臻婧1,2,肖启涛2,胡正华1,张弥3,王伟3,肖薇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太湖竺山湾甲烷扩散通量及其驱动机制[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马晓阳1,牛凤霞1,2,3,肖尚斌1,2,3,康满春1,2,3,刘佳1,胡杰茗1(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三峡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三峡大学三峡水库生态系统湖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高磷沉积物有机磷形态分布及释放动力学特征——以宜昌西北口水库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郭冀峰1,李靖1,孙泽鑫1,李泽恩2,卢昶雨3(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河北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生态环境地质研究中心).Ag3PO4/Cu-BiVO4p-n异质结的制备及其增强可见光催化降解四环素性能[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孙璇,俞安琪,王学松,林陆健,汤帅,李梦瑶(江苏海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富里酸在聚苯乙烯微塑料上的吸附行为[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陈爱侠1,2,关娟娟1,2,卫潇1,2,谢亚平3(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长安大学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同步活化氮掺杂海藻酸钠基多孔碳制备及对双酚A的高效吸附[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苏小妹1,2,薛庆举2,万翔3,谢丽强2(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小型湖泊修复区与未修复区对生态修复的响应与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唐琳钦1,2,宿程远1,2,黄娴2,李汝婷2,王安柳2,樊翠萍2,先云川2(广西师范大学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PFOA与PFOS对厌氧氨氧化污泥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曲红1,石雪颖1,聂泽兵1,2,李清哲1,3,刘文爱1,于鸽1,马云广1,边德军1,2(长春工程学院吉林省城市污水处理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吉林省城市污水处理与水质保障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不同C/P下AOA-SBR工艺磷形态转化规律及污泥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桑林凤1,苏珊珊1,高紫崴1,金伟2,赵雅萍1(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光助MIL-101(Fe)活化过氧化氢氧化洛克沙胂及同步吸附生成的砷酸根[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张静静1,2,汪文生1,2,李杨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决策科学与大数据研究院;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区域水-能源-粮食绿色效率、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赵聪,彭道平,李芹,万芹莉,黄涛,赵锐(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MgO改性赤泥复合材料对废水中氮磷的同步回收[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曹蕾1,2,王婷1,2,王丽君1,2,刁瑞萍3,于丽敬3,崔小丽3,毛洪钧1,2(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市城市交通污染防治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邯郸市妇幼保健院).邯郸市妇女空气污染暴露对妊娠期高血压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宋相通1,杨明超1,张俊2,3,郭亚丽2,董滨1,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污泥超高温好氧发酵去除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及其降解产物[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孙峰,余昕洁,赵子健,王宁,平腊梅,王振(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低温下排水速率对CANON型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李艳1,2,潘杰1,梁紫薇2,3,胡嘉梧2,刘姜艳1,2,贺德春2,李廷真1(重庆三峡学院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基于定位栏试验的奶牛粪便中雌激素含量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韩宝苍1,陈志彬1,张跃恒1,林志芬1,孙昊宇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有机复合污染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鸡尾酒”式混合抗生素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