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冯俊华,张路路(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解晗1,同小娟1,李俊2,张静茹1,刘沛荣1,于裴洋1(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2000—2018年黄河流域生长季植被指数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霍佳璇,任梁,潘莹萍,赵瑾,向响,余程,孟德惠,王源源,鲁瑞洁,黄永梅(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柴达木盆地荒漠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佟玲玲1,2,魏晓燕3,宋秀华4,毛旭锋1,2,金鑫1,2,金彦香1,2,季海川5,唐文家6(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青海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青海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管理服务中心;青海省林草局;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基于享乐价格-结构方程双模型的西宁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赵雯1,2,黄来明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高寒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周炳江1,王玉洁2,马长乐1,樊智丰1,郑进烜3(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基于MaxEnt与ArcGIS的云南榧树潜在生境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王舒1,张骞2,王子芳1,余泺3,向书江1,高明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平顶山学院旅游与规划学院;重庆市璧山区防汛抗旱调度中心).基于GIS的三峡库区生态风险评估及生态分区构建[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曹云,孙应龙,陈紫璇,延昊,钱拴(国家气象中心).2000—2020年黄河流域植被生态质量变化及其对极端气候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盘礼东1,2,李瑞1,2,张玉珊1,2,黎庆贵1,2,高家勇1,2,袁江1,2(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喀斯特区坡耕地秸秆覆盖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张晓宇1,2,宁晓刚2,王浩2,刘娅菲2,刘若文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人类足迹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景观破碎化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赵海莉1,原悦1,李晓芹1,王玉霞2(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兰州市西固区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健康效应[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胡健1,曹全恒1,刘小龙1,陈雪玲1,孙梅玲1,周青平1,吕一河2,3(西南民族大学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草灌植被转变对草地生态系统及其水碳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谢贤胜1,卢峰2,杨元征1,罗蔚生2,徐占勇2,苏宏新1,3(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南宁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广西桉树人工林叶面积指数的估测及其校正[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华琳1,黄志霖1,马良1,黄嘉元1,周高峪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秭归县林业局).三峡库区低山丘陵区多尺度景观指数响应及适宜粒度[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杜世勋1,刘海江2,张梦莹1,王亚璐1,刘雪佳1,刘军会3(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中心(山西省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源涵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秦媛媛1,2,鲁客1,杜忠毓3,史建国1,柴乖强1,张宇2,雷凯宇4,段义忠1(榆林学院陕西省陕北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榆林市林业产业开发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榆林市造林绿化服务中心).气候变化情景下孑遗植物绵刺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刘旭1,李庭宇1,安婷婷1,徐英德1,葛壮1,朱平2,李双异1,汪景宽1(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农业部东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和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不同施肥处理黑土覆膜后秸秆碳氮在团聚体中的固存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李影1,2,李宝林1,2,3,祁佳丽3,袁烨城1,2,蒋育昊1,2,刘岩1,2,刘海江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功能区转移支付对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的县域对比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金自恒1,2,高锡章1,2,李宝林1,2,翟德超1,2,许杰1,2,李飞3,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信息中心;国家环境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重点实验室).川渝地区空气质量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许杰1,2,刘海江3,聂平静1,2,金自恒1,2,翟德超1,2,高锡章1,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环学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变化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肖婉秋1,2,3,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2,刘永强1,王豫2,高佳程2,阿吉古丽·沙依提4,古丽妮萨罕·麦提库尔班5(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气象局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新疆沙漠气象与沙尘暴重点实验室;新疆气象学会;和田地区民丰县气象局;新疆气象信息中心).中天山地区草地地表辐射收支演变规律[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范育鹏1,2,方创琳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生态城市与人地关系[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陈小花1,2,3,陈宗铸1,2,3,雷金睿1,2,3,吴庭天1,2,3,李苑菱1,2,3(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海南省热带林业资源监测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筹);海口市湿地保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清澜港红树林湿地典型群落类型沉积物活性有机碳组分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陈康1,孟子豪1,李学梅1,胡飞飞1,杜红春1,刘璐2,朱永久1,杨德国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江西柘林水库鱼类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魏识广1,2,3,叶万辉4,5,练琚愉4,5,李林1,周景钢2,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漓江流域景观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核心植物园植物生态中心).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及其卫星样地物种多样性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张可1,王林玲1,党晓群1,李旭东1,李月1,陆欢欢1,牛泽清2,袁峰2,朱朝东2,黄敦元1(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媒介昆虫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基于DNA宏条形码技术的蓝彩带蜂粉源植物多样性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王白雪1,2,程维明1,2,3,4,宋珂钰1,2,李浩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生态地貌学研究动态:地貌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的交叉融合[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商煦1,2,荣月静1,2,严岩1,范捷朦1,3,赵春黎1,王辰星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基于空间规划情景的雄安新区生态系统休闲服务评估预测与驱动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宫晨1,2,吴文瑾1,2,段怡如1,2,刘海江3,何金军4,孙聪3,蒋倩5(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北京航天长城卫星导航科技有限公司).基于遥感RMMF模型的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功能评价[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韩智献1,2,仝川1,2,3,刘白贵1,2,黄佳芳1,2,3,张林海1,2,3(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干旱叠加海平面上升、氮负荷增加对河口潮汐沼泽生态系统净CO2交换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首页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