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冯齐云1,高宝玉1,岳钦艳1,石伟杰2,冯春晖2,周继柱2,王国瑞2(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省水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神美科技有限公司).不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有机脱水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朱玉凡,陈强,刘晓,张瑞欣,郭文凯(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气团老化程度对挥发性有机物分类改善PMF源解析效果[J].环境科学,2022,第2期
  • 杨文娜1,余泺2,罗东海1,熊子怡1,王蓥燕1,徐曼1,王子芳1,高明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市璧山区防汛抗旱调度中心).化肥和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对土壤磷酸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夏子书1,2,白一茹1,王幼奇2,高小龙1,2,阮晓晗1,2,钟艳霞2(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基于PMF模型的宁南山区小流域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成晓梦1,2,孙彬彬1,2,吴超1,2,贺灵1,2,曾道明1,2,赵辰1,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浙中典型硫铁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健康风险[J].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金丹(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城郊夏季大气VOCs在臭氧生成中的作用[J].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李书鉴,韩晓,王文辉,李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无定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J].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万小楠1,赵珂悦1,吴雄伟1,白鹤1,杨学云1,顾江新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固碳、氧化亚氮排放和全球增温潜势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彭驰,何亚磊,郭朝晖,肖细元,张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中国主要城市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与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廖晓峰,钟静萍,陈云嫩,邱廷省,任嗣利(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矿冶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功能化凹凸棒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废水中Pb2+的吸附行为[J].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王妘涛1,张强1,温肖宇1,窦乃超1,赵文婷1,罗淑贞1,陈志1,瞿程凯2(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运城市PM2.5时空分布特征和潜在源区季节分析[J].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李陵1,张丹1,2,胡伟1,徐芹1,吴虹3,袁睿1,蒲茜1,郝宇杭1,3,唐志欣2,赖明敏3(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城市大气环境综合观测与污染防控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西南地区大型综合工业区和周边区域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J].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伍永康,陈伟华,颜丰华,毛敬英,袁斌,王伟文,王雪梅(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不同传输通道下珠江三角洲臭氧与前体物非线性响应关系[J].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宋洋1,2,王圣杰1,2,张明军1,2,石玉东1,2(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省绿洲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塔里木河流域东部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与水汽来源[J].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吴天宇1,李江1,2,杨爱江1,2,李彦澄1,2,陈瑀1,何强3,马凯4,胡霞1,2,王斌5,艾佳1,钟雄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喀斯特环境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赤水河流域水体抗生素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吴春晓1,2,高小峰1,2,闫本帅1,2,梁彩群3,陈佳瑞3,王国梁1,3,刘国彬1,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长期施肥对黄土高原梯田土壤养分特征和微生物资源限制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董俊文,高培培,孙洪欣,周昶,张香玉,薛培英,刘文菊(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省部共建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农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蔬菜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设施叶菜类蔬菜重金属镉、铅和砷累积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胡小红1,左德鹏1,刘波2,黄振芳2,徐宗学1(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水文总站).北京市北运河水系底栖动物群落与水环境驱动因子的关系及水生态健康评价[J].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王晓东,田伟,张雪艳(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地区地下水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阮芳芳1,2,刘纪新2,陈芷薇2,曾贤刚2(宁波财经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不同臭氧度量指标对我国人群总死亡影响的Meta分析[J].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赵德龙1,2,3,王飞1,2,3,刘丹彤4,田平1,2,3,盛久江1,2,3,周嵬1,2,3,肖伟1,2,3,杜远谋1,2,3,卢俐5,黄梦宇1,2,3,何晖1,2,3,丁德平1,2,3(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中国气象局华北云降水野外科学实验基地;云降水物理研究和云水资源开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市气象信息中心).北京市海坨山冬季不同污染过程下气溶胶化学组分及其潜在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蒋书凝1,孔少飞1,2,郑煌1,曾昕1,陈楠2,3,祁士华1,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省大气复合污染研究中心;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武汉冬季大气 PM2.5小时分辨率源贡献识别及潜在影响域分析[J].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余家燕1,2,3,韩燕4,陈木兰4,张惠芳5,陈阳4,刘建国1(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拉萨市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特征、季节变化和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林旭,严仁嫦,金嘉佳,许凯儿,何曦,叶辉,何纪平(浙江省杭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杭州COVID-19期间大气VOCs体积分数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2022,第1期
  • 易宵霄1,2,李姜豪1,2,李光华1,路珍珍1,孙智钢1,高健1,邓顺熙1,2(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长安大学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铜川市秋冬季大气VOCs特征及其O3和SOA形成潜势分析[J].环境科学,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