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吕鑫1,侯雪伟1,2,卢文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洲际传输对我国对流层臭氧影响的数值模拟[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范瑞娟1,2,马艳1,张琇1,2,刘雅琴1,2(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宁夏特殊生境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芘污染盐碱土壤微生物-电动修复效率影响因素[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胡志远,王卓,谭丕强,楼狄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公交车燃用生物柴油的颗粒物水溶性离子排放[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何宇1,2,3,郭超1,2,3,付玉丰1,2,3,张成武1,2,3,张婧懿1,2,3,秦传玉1,2,3(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石油化工污染场地控制与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胶态微泡沫用于冲洗含水层的迁移分布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张烁1,吴卫红2,杨洋1,刘少俊1,宋浩1,郑成航1,高翔1(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燃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浙江大学能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老化对钴铈基催化剂催化氧化丙烷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张智察1,倪长健1,刘新春2,陆辉3,白爱娟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干气溶胶复折射率的参数化方案[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高爽1,2,李时蓓1,2,马岩1,2,李刚3,伯鑫1,2,屈加豹1,2,雷团团1,2,毛娜4,路瑞娟4,任丽红3(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生态环境部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沧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基于气象分型的大气环境允许排放量测算方法[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郭子雍1,2,阳宇翔1,2,彭龙1,2,廉秀峰1,2,傅玉珍1,2,张国华1,3,毕新慧1,3,王新明1,3(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粤港澳环境污染过程与控制联合实验室).广州地区不同粒径段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有机碳的吸光贡献[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黄莉磊1,2,肖红伟1,2,3,毛东阳1,4,曾梓琪1,2,伍作亭1,2,朱仁果1,2(江西省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迈阿密大学罗森斯蒂尔海洋与大气科学学院;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南方乡村黑碳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来源解析 ——以江西于都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陈宇,姜爽,孟晓青,王电站,郑冠宇,周立祥(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污泥调理对氨基糖苷类耐药菌的削减作用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贾中坚,刁永发,张俪安,庄加玮,沈恒根(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偏转角影响磁纤维捕集Fe 基细颗粒的数值模拟[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中国环境科学》核心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实现五连冠[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2期
  • 郭志娟1,2,3,周亚龙1,2,3,王乔林1,2,3,王成文1,2,3,宋云涛1,2,3,刘飞1,2,3,杨峥1,2,3,孔牧1,2,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表层碳-汞地球化学循环重点实验室).雄安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杨光蓉,陈历睿,林敦梅(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壤微塑料污染现状、来源、环境命运及生态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彭璐璐1,李楠1,郑智远1,李锋2,王震1(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洪莹莹1,翁佳烽2,谭浩波1,3,沈劲4(广东省生态气象中心(珠江三角洲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肇庆市气象局;佛山市气象局;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珠江三角洲秋季典型O3污染的气象条件及贡献量化[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冯凝,唐梦雪,李孟林,陈瑶,曹礼明,何凌燕,黄晓锋(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深圳市城区VOCs对PM2.5和O3耦合生成影响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王成1,赵艳萍2,谢鸣捷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苏南典型工农业交错区土壤铅富集特征及源解析——基于PCA-PMF方法[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黄崇1,2,袁林江1,2,牛晚霞1,2,孟元1,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投加填料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对水质的变化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冯康宏1,范缙1,Lik Ung Stanley Hii1,罗启仕2,曹心德1,续晓云1(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基于生物可给性的某冶炼厂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郑子豪1,2,吴志峰2,3,陈颖彪2,杨智威2,Francesco Marinello1(帕多瓦大学土地环境农林学部;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基于Sentinel-5P的粤港澳大湾区NO2污染物时空变化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蒲茜1,2,李振亮1,2,张悦3,高阳华3,吕平江1,张卫东1,2,翟崇治1,2(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市城市大气环境综合观测与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重庆市O3污染日的大气环流分型与传输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李悦昭1,陈海洋1,2,孙文超1,2(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育部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研究中心).白洋淀流域氮、磷、COD负荷估算及来源解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张保留,罗宏,吕连宏,张志麒,王健,赵明轩(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京津冀区域清洁取暖的支付意愿和影响因素[J].中国环境科学,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