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程阳眷1,2,黄丹1,2,王玉璠1,2,汪美贞1,2(浙江工商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浙江省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环境介质对微生物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刘文龙,王佳铭,李军(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浙江省工业污染微生物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耦合内源反硝化实现厌氧氨氧化工艺深度脱氮[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杨国华1,吴迪2,3,苟远波2,徐彬4,陈雅芬4,张铭4,贾勇4(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西安航天源动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基于气-液传质氨法脱硫喷淋吸收CFD仿真模拟[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魏佳欣,亓传仁,刘婉岑,罗文海,李国学,张智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业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生物质覆盖对沼液污染气体排放的影响及机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李佳硕1,孙千惠1,王文鑫1,杨帆1,2(山东大学蓝绿发展研究院;奥尔堡大学规划系).“上大压小”降低中国煤电的大气污染排放——基于供应链视角[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陈宜华,王攀,孟凡禹,陈雅芬,张铭,贾勇(安徽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VPO/TiO2催化剂表面酸性位调控及低温NH3-SCR脱硝性能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魏立江1,高宇飞1,戴明城2,黄文庆1,路秀伟1,史浩田1,刘苏博1(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纯生物柴油掺PODE对船机燃烧及颗粒排放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郑世界,张建强,何杨,杨淞淋,蒋梅,陶艺(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炭对MSL污水处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任静华1,范健1,孙宇2,廖启林1,许伟伟1,刘玲1,韩超2,顾雪元3(自然资源部(国土)耕地生态监测与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钝化土壤根际pH值和O2精细变化特征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束寅慧1,2,邵立明1,2,邓樱桃1,2,吕凡1,2,章骅1,2,何品晶1,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污染控制与生态安全研究院).寒旱地区填埋场调蓄池新鲜渗滤液稳定化影响因素[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朱烨1,朱秀荣2,金鑫2,李恪谦2,刘梦稳1,王根1,金鹏康1,2,王晓昌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改性陶瓷膜催化PMS氧化的二级出水处理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吕永涛1,2,王重阳1,2,鞠恺3,侯彤洁1,2,潘永宝4,王磊1,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陕西省膜分离重点实验室;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学院;陕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内部原位生物活性与N2O产生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刘准1,孟欣欣1,钱煦斌1,2,唐少宇1,方程3,徐磊1,2,牛军峰1,2(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纽卡斯尔大学全球环境修复中心).低频超声辅助电催化降解水中抗菌药氟康唑[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盛众,陈家乐,王斌杰,吴元钊,姚伟宣,王继业(浙江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浙江省毒品防控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伏杀硫磷对斑马鱼心脏发育毒性及氧化损伤机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熊洁1,左晓俊1,李路程1,李婷2,陆建刚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城市排水管网中温室气体减排策略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王昱琛1,2,宿程远1,2,王晴2,丁凤秀2,梁柱2,温世通2,陈孟林2,黄智2(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低温下复合菌剂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胡进会1,2,孟伟3,夏怡1,2,杨铮1,2,张欣雨1,2,祁光霞1,2,任连海1,2(北京工商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工商大学);中城院(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生物-非生物添加剂协同促进餐饮业厨余垃圾厌氧消化——产气效能及微生物菌群动态变化[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张广瑞1,任彬2,李海松3(郑州大学化工学院;郑州市郑东新区水务有限公司;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煤化工废水除氟及尾水脱氮除磷性能[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许力文1,2,卞建民1,2,孙晓庆1,2,楼雨奇1,2,孙国静1,2(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灌区退水对区域地下水质影响与健康风险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陈洁1,王彩霞1,王倩1,沈耀良1,2,3,刘文如1,2,3(苏州科技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城市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废铁屑缓解硫化物抑制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阎学凤1,杨斌2,于红1,杨桂朋1,何真1(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北部湾大学;广西北部湾海洋环境变化与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抗生素对微藻的毒性作用和卤代烃释放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徐小安,徐升敏,吴李君(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PM2.5典型组分诱导MRC-5细胞衰老效应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石庆红1,杨秀娟1,2,赵之1,樊恒辉1,2,孟敏强1,2,马兴业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特殊岩土博物馆).工业废渣-过硫酸钠协同固化/稳定化石油污染土配比优选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信猛1,陈菁泉2,彭雪鹏3,师岚4,钱辉5(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专)院办;东北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浙大城市学院“双碳”研究中心).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区域间贸易碳排放转移网络视角[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3期
  • 赵佳佳,刘灵芝(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环境规制、声誉诉求与亲环境行为绩效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3期
  • 刘楠1,唐莹影1,陈盟1,2,潘泳兴1(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基于APCS-MLR和PMF的铅锌矿流域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3期
  • 刘思强1,信欣1,杨雯钰1,延雪花2,戴有学2,胡劲涛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临汾市气象局).不同热解温度BC对BAF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影响机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3期
  • 申渝1,2,毛鑫1,申静1,张冰1,2,时文歆3(重庆工商大学;国家智能制造服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南向泰斯环保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改性微生物絮凝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及膜污染缓解机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3期
  • 张雅1,刘力1,李朋1,胡元平1,李琳静1,苏业旺2,邢新丽2,冯江3,叶婷3(湖北省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沉湖130年来湖泊沉积物有机碳、氮稳定同位素变化及其环境指示意义[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3期
  • 王震山1,2,绳梦雅3,肖薇1,2,杨凤珠1,2,林彬4,徐兴祝5,柳艺博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生态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省临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基于多源碳卫星融合产品的中国地区XCO2与人为CO2排放时空变化[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