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涛涛1,2,3,唐玄1,3,任海1,王俊1,刘楠1,郭勤峰4(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应用植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美国农业部东部森林威胁评估中心).群落/生态系统功能多样性研究方法及展望[J].生态学报,2021,第8期
-
周立华,刘洋(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中国生态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生态学报,2021,第8期
-
武大伟,胡灿实,张明明,粟海军(贵州大学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研究中心;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草海湿地越冬黑颈鹤觅食地与农耕地空间关系分析与应用[J].生态学报,2021,第8期
-
洪迎新,刘东升,马宏海,陈宇琛,陈求稳,施文卿,朱昊彧(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澜沧江梯级开发下鱼类支流生境替代效果[J].生态学报,2021,第8期
-
韩涛涛,唐玄,任海,王俊,刘楠,郭勤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应用植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美国农业部东部森林威胁评估中心).群落/生态系统功能多样性研究方法与进展[J].生态学报,2021,第8期
-
卫伟1,2,陈蝶1,角媛梅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加强梯田景观综合研究,促进山地系统可持续发展 ——第十届全国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梯田景观专场述评[J].生态学报,2021,第8期
-
徐雨1,张凯1,窦亮2,杨楠3,王彬4,冉江洪2(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西华师范大学生态研究院).繁殖期黄喉雉鹑在景观尺度上的生境选择[J].生态学报,2021,第8期
-
张玉1,2,冯晓明1,2,陈利顶1,2,吕一河1,2,傅伯杰1,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区域生态学的国际起源和研究热点[J].生态学报,2021,第8期
-
张飞1,2,3,邵媛4,黄晖4,朱帕尔·巴合提拜1,2(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CSIRO,Land & Water;新疆大学图书馆).近20年城市遥感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生态学报,2021,第8期
-
高梦雯1,胡业翠1,2,李向1,宋荣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环境敏感性的喀斯特山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以广西河池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7期
-
朱青,周自翔,刘婷,白继洲(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价值增益研究 ——以延河流域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7期
-
潘竟虎,王云(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基于CVOR和电路理论的讨赖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价及生态格局优化[J].生态学报,2021,第7期
-
刘子涵1,2,3,黄方园1,2,3,黎景来1,张鹏1,2,3,杨宝平2,3,丁瑞霞2,3,聂俊峰2,3,贾志宽1,2,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农业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覆盖模式对旱作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7期
-
易阿岚,王钧(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上海市湿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变与驱动机制的量化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7期
-
王利彦1,周国娜1,朱新玉2,高宝嘉1,许会道2(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商丘师范学院测绘与规划学院).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7期
-
李嘉艺,孙璁,郑曦(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的区域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评估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7期
-
吴旭东,季波,何建龙,任小玢,俞鸿千,王占军(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防治研究所).控制降水梯度对荒漠草原优势植物叶功能性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7期
-
孙嘉伟1,罗丽莹1,李淑英1,王光军1,2,何功秀3,文仕知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闽楠叶片功能性状及表型可塑性对其与杉木混交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1,第7期
-
王泳腾,黄治昊,王俊,张童,崔国发(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燕山山脉黄檗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J].生态学报,2021,第7期
-
陈睿山1,郭晓娜1,熊波1,王尧2,陈琼3(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青海省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气候变化、土地退化和粮食安全问题:关联机制与解决途径[J].生态学报,2021,第7期
-
李媛媛1,2,廖家辉2,许子乾2,徐涵湄2,倪娟平2,黄石德2,3,阮宏华2(南京晓庄学院食品科学学院;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有机肥和植被去除管理对人工林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7期
-
郑伟1,范高华2,黄迎新2,王婷2,禹朴家2,3,王鹤琪2(吉林省教育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省草地畜牧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不同密度猪毛菜形态结构性状及生物量分配策略的异速关系[J].生态学报,2021,第7期
-
刘静如1,2,郭可馨1,2,谌亚1,2,李晗1,2,张丽1,2,游成铭1,2,徐振锋1,2,谭波1,2(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省级重点实验室;长江上游森林资源保育与生态安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亚热带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21,第7期
-
蒋啸,周旭,肖杨,罗雪,杨大方(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面向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维护的生态管控分区研究 ——以红枫湖流域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7期
-
王好才1,夏敏1,刘圣恩2,王燚3,展鹏飞4,王行1(西南林业大学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湿地学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空间分布及其驱动机制[J].生态学报,2021,第7期
-
母娅霆1,2,刘子琦1,2,李渊1,2,朱大运1,2(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喀斯特地区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21,第7期
-
陈健1,2,刘顺1,2,史作民1,2,3,赵广东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四川米亚罗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川西亚高山三种森林恢复途径对土壤生物有效磷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