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朱雪强1,2,花港2,周来1,2,李丹琼2(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蜡烛”型过硫酸盐缓释材料释放行为与机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隆佩1,邓仁健1,杨宇1,金贵忠2,黄中杰1,周新河3,王西峰1,王闯1(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环境公司).锑氧化菌Pseudomonas sp. AO-1的分离鉴定及其对Sb(III)的氧化性能[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李春艳1,2,谢珊珊1,2,王文文1,2,朱时俊1,2,闻晨1,2,李妮鸿1,2,骆霞1,2(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干湿交替循环频率对生物膜特征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王颖1,王明玉2,吴昌永1,王月1,范帅1,马学敏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典型含水层挥发性有机物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孟豪1,梅丹兵2,邓璟菲2,刘鹏3,董璟琦2,3,张红振2,3,李香兰1(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市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实证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刘肖应1,李莹1,耿家亘1,汪杰1,陈清1,李思1,2(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施肥模式对设施土壤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汤铃1,2,郭静1,郭朋恒3,李建晖4,甘狄松5,贾敏1,屈加豹6,伯鑫5,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高科环境保护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北京化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化工大学北化中国工业碳中和研究院).山东省垃圾焚烧电厂PCDD/Fs排放清单及其环境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陈子万1,2,3,许晶1,3,杨树云1,3,侯召雷1,3,杨帆4,张富贵4,于林松2(云南省地质调查院;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自然资源部三江成矿作用及资源勘查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滇东北高原盆地土壤—苹果作物系统硒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邹龙,朱菲,唐洁,朱祺,倪海燕,龙中儿,黄运红(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昌市鄱阳湖湿地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细菌介导水铁矿合成铁硫矿物去除水体铬污染[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张航,王刚,周雅琦,马玉(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重金属絮凝剂DTAPAM去除水中Cu-EDTA的条件优化和机理[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方培1,张伟2,3,宋玲玲4,徐曾5,吴兆明1,雷至宇1,胡桐嘉1,李明洋1,陈龙5,李佳硕6(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国家环境保护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保护投资绩效管理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山东大学蓝绿发展研究院).中国北方地区农村家庭清洁取暖政策的汞减排效益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段晓勇1,高飞1,刘金庆1,杨磊2,印萍1,曹珂1,李艳霞3,董超2(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南流江口陆源物质输送的季节性差异及其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王梓又1,2,王艺博2,许文来1,阮久莉2,毕莹莹2,赵若楠2,郭玉文2(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酯类液晶酸浸分解转化特性及环境风险[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杨玉琦1,2,3,赵悦文1,3,4,张秋兰2,刘长礼1,3,文萌托2,3(福建省水循环与生态地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典型抗生素对湿地反硝化甲烷厌氧氧化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陈素娟1,黄琳1,董航2,林国帧2,王伯光1,杨军3(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州市大气污染物对2型糖尿病人群死亡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杨瑾晟1,2,姜磊1,2,芦津1,2,陈开宁1,谢三桃3,张民1,史小丽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絮凝控制高浓度藻华对水质和植被恢复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郭子一1,王伟伟2,宋杰1,王慧利1(苏州科技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基于Illumina RNA-Seq分析的三种内分泌干扰物对斑马鱼神经毒性效应与机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彭正华,杨本芹,杨志宏,詹友生,潘学军(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不同形态厌氧氨氧化污泥低温保存的性能差异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孔令娜1,项庆新2,王晓萌1,陈虹1,王新新1,韩建波1,姚远3,张乃东2(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重点实验室;大连海事大学;国家海洋局秦皇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渤海疏浚物中丁基锡提取方法优化及其分布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吉栋梁1,徐亚2,黄兆琴1,杜布云1,赵曼颖2,3,杨枫2(江苏开放大学环境生态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吉林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干旱区危废填埋场与水源的缓冲距离及其调控[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杨文焕1,徐岩1,邓子威1,周鑫1,白妙馨2,李卫平1(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内蒙古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聚吡咯改性生物炭对氟的吸附特性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刘任静1,2,3,蒋文涛1,2,3,徐凯仁1,2,3,李忠友1,2,李潇1,2,闵磊1,2,梁英1(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大学生物力学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宜宾四川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流体切应力对铜绿微囊藻细胞活性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徐俊杰1,夏慧1,魏枫沂1,陈进1,谢佳辰1,黄魁1,2(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省黄河水环境重点实验室).污泥蚯蚓堆肥对染色体和质粒上耐药基因归趋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于广河1,夏士勇2,曹礼明1,2,张月2,李歆1,黄晓锋2(深港产学研基地(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修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大气观测超级站实验室).深圳市工业区大气PAN污染特征与影响因素[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苏品杰1,王净1,褚阔1,罗亦夫1,孙琪琪1,董欣1,张红翠2,崔博2,闫卓君2,布乃顺1(辽宁大学环境学院;辽宁大学化学院).共轭多孔有机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核废料中碘的捕获[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张小薇1,2,虞之锋3,陈敏1,2,肖尚斌1,2,梁爽4,康满春1,2(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中心;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嘉兴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三峡基地发展有限公司).典型喀斯特溪流水化学特征及碳汇通量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王伟英1,徐成龙1,陈盈盈1,朱笃1,2(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省亚热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Bacillus sp. Z2对稀土钇的固定及阻控水稻吸收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平腊梅1,王宁1,赵子健1,眭家桐1,潘玲阳2,储刚1,王振1(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外加碳源时分流比对人工湿地脱氮性能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祁红学1,吴丽华2,李利红1(晋中学院化学化工系;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基于转录组分析外源H2S对拟南芥芥子油苷生物合成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 王文超1,2,贺聪慧1,徐恒2,房阔1,高放3,薛晓飞3,刘牡4,孙凯4,王凯军1(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NaClO在线清洗对CE-HLMBR运行影响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