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黄林娟,于燕妹,安小菲,余林兰,薛跃规.天坑森林植物群落叶功能性状,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陈萍,夏江宝,王善龙,李栋,高芳磊,赵万里,马金昭.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不同密度柽柳林的土壤盐碱与养分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李可昕,胡宏,赵慧敏.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的区域社会-生态系统演进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郑梦娜,贾傲,陈之光,廣田充,唐艳鸿,杜明远,古松.青藏高原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叶片性状对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高新月,戴君虎,陶泽兴.北京地区木本春季物候特征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J].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赵思腾,赵学勇,李玉霖,毛伟,王宁,陈云,卢建男,陈雪萍,王瑞雄,杨小菊.干旱半干旱区地下水埋深对沙地植物土壤系统演变的驱动作用综述[J].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刘丰彩,杨燕华,江军,俞梦笑,夏诗婷,闫俊华,王应平.酸雨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影响的整合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刘婵,刘心怡,周佳诚,谭路,刘振元,王伟民,陈宇顺,唐涛.河流着生藻类多样性对城镇化的响应——以深圳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叶家慧,叶露锋,刘辉,韩永伟.雄安新区生态系统热消减功能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周璟,王宏卫,谈波,马晨,王晓琴,代芯妍.开都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修复分区识别[J].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刘一鸣,徐煖银,曾辉.中国东海海岸带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及其尺度依赖性[J].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屈霄,刘晗,阳敏,辛未,王伟民,陈宇顺.城镇化背景下深圳典型流域鱼类群落特征及驱动因子[J].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张昌顺,谢高地,刘春兰,范娜,王小昆.基于水源涵养参照系的中国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优劣评估[J].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王晶,胡一,李鹏,白清俊.治沟造地背景下延安市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陈晓宇1,2,姚蒙1,2,李晟1,2(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山地景观遗传学研究文献综述[J].生态学报,2022,第7期
  • 张晓瑶1,2,3,张潇3,4,李冬花3,陆林3,虞虎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的多情景模拟 ——以深圳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张斌,李璐,夏秋月,董捷(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三线”约束下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碳储量的影响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王思1,张路路1,林伟彪1,黄秋森1,宋亦心2,叶脉1(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基于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广东省植被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霍童1,张序1,周云1,2,陈伟3(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苏州分院;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基于暴露-敏感-适应性模型的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评价及相关分析 ——以中国大运河苏州段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耿树丰1,任嘉义1,杨俊1,2,国安东1,席建超2,3(辽宁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与空间信息科学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局地气候区视角下的城市热环境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何雅琴,史晓洁,陈国杰,赖敏英,曾纪毅,魏凯,邓传远(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滨柃叶功能性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李裕瑞1,2,潘玮1,2,王婧3,刘彦随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地级区域高质量发展格局与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刘礼群,江坤,胡智,冯徽徽(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雄安新区国土空间开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王文静1,2,逯非1,欧阳志云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保护空间识别 ——以北京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王怡然,王雅晖,杨金霖,赵田野,寇林,张大红(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黄河流域森林生态安全等级评价与时空演变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聂宇1,2,杨彦敏3,王一航1,2,刘志锋1,2,何春阳1,2,陈歆4(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人与环境系统可持续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拉萨市城关区近50年城市扩展过程对自然生境质量的综合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赵家豪1,2,孙晓丹1,2,叶钰倩1,2,祝于红3,雷平3,陈斌1,2,关庆伟1,2(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京现代林业创新协同中心;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微地形对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幼树更新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