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冷仙1,2,曾源3,周键2,杨飞龄2,武瑞东2(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保护生物地理学研究组;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熵权TOPSIS法的西南自然保护区景观保护成效评价[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刘树超1,2,邵全琴1,2,牛丽楠1,2,宁佳1,刘国波1,2,张雄一1,2,黄海波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长江上游生态状况变化及其服务功能权衡与协同[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林文豪1,2,温兆飞1,吴胜军1,毕月1,3(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及改善对策[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杨光辉1,秦树林2,金光泽1,3,4(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小兴安岭五种林型早春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王秀英1,2,周秉荣1,2,苏淑兰1,2,周华坤3,杜华礼1,2,张睿1,2(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荒漠碳交换特征及其气象影响机制[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苏伯儒1,2,刘某承1,李志东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农业文化遗产生态系统服务的复合增益 ——以浙江瑞安滨海塘河台田系统为例[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范冰雄,李杨帆,张雪婷,李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海岸带区域陆海统筹生态安全研究[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束承继1,2,孟菡3,韩宝龙1,杨红龙4,潘雪莲1,2,5,林立6,欧阳志云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深圳市气象局;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降雨因素对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结果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庞博1,2,3,洪江涛1,2,马星星4,秦小静5,王小丹1,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申扎高寒草原与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中国科学院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冻融循环期高寒草原典型物种紫花针茅氮吸收策略[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马文婧1,2,李英年3,张法伟3,韩琳2(海北藏族自治州气象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湖北岸草甸草原CO2通量年际动态及其驱动机制[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贺桂珍1,2,陈春赐1,2,赵翔1,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美喀斯特景观管理对比研究[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董彦君1,2,3,刘杰1,2,陈颖4,李宗善1,3,高光耀1,3,王聪1,3,王晓春4(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陕西黄土高原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锡林浩特多年生草本根部导管性状与植株生态策略的相关特征[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马慧燕1,2,3,伍乾辉4,2,3,付彦4,2,3,杨宗德5,何禾1,2,3(海南大学林学院;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海南大学热带特色林木花卉遗传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环南海陆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海南省霸王岭林业局).几种海南岛热带雨林优势种植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对模拟氮沉降的短期响应[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苏文华1,司宏敏1,张辉红1,张光飞1,周睿1,郭晓荣1,杨琼2(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中国西南四种常见松树火适应性状比较[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王闪闪1,2,赵允格1,李彬彬1,2,郭玥微1,2,郭雅丽3,李雯3,乔羽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混合生物结皮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与群落结构之关联 ——以黄土丘陵区的生物结皮为例[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李志鹏1,张心怡1,2,3,王苗苗1,陈宏1,赵健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优于单一最大熵生态位模型的混合烟粉虱生境风险评估模型[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王艳杰,国庆喜(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吉林东部天然林林下光质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吕莹莹1,王智1,夏欣1,袁换欢1,李明诗2,徐网谷1(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内蒙古大兴安岭林草交错区耕地景观演变及空间过程[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冯建1,2,刘震1,2,蔡齐飞1,2,王艳梅1,2,耿晓东1,2,薛晓焱1,2,周慧娜1,2,张涛1,2,孔德良1,李明婉1,李志1,2(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中原地区森林资源培育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不同居群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变异及与环境因子关系[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陈亚东1,2,任泷1,徐跑1,2,凡迎春1,徐东坡1,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淡水渔业和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昆承湖优势种鱼类时空-营养生态位研究[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曾纳1,2,3,任小丽1,3,4,何洪林1,3,张黎1,3,徐茜1,3,4,张梦宇1,3,4,陈秀芝1,3,4,高超1,3,4,刘畅1,3,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三江源国家公园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时空动态及其气候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肖春艳,胡情情,陈晓舒,赵同谦,郭晓明,陈飞宏(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大气氮沉降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王秀英1,2,周秉荣1,2,苏淑兰1,2,周华坤3,杜华礼1,2,张睿1,2(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荒漠碳交换特征及其气象影响机制研究[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涂海洋1,2,古丽·加帕尔1,3,2,于涛1,2,李旭1,2,陈柏建1,2(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李黄维1,2,吴小红1,2,刘婷1,2,何金松1,2,王钧1,2,闫文德1,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不同林分土壤磷形态与磷酸酶特征研究[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陈慧敏1,2,赵宇1,付晓1,吴钢1,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西辽河上游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机制研究[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束承继1,2,孟菡3,韩宝龙1,杨红龙4,潘雪莲1,2,5,林立6,欧阳志云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深圳市气象局;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降雨因素对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结果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束承继1,2,蔡文博2,杜凯伟3,江南1,2,林立4,李先源1(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深圳市入侵植物区系与风险分布研究[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李志鹏1,张心怡1,2,3,王苗苗1,陈宏1,赵健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优于单一MaxEnt的混合烟粉虱生境风险评估模型[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 张海涛1,李加林1,2,3,田鹏1,王中义4,沈杏雯1(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宁波大学东海战略研究院;宁波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龙泉市第一中学).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东海区大陆海岸带生境质量时空演变[J].生态学报,2023,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