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田景升,李东东,赵玲钰,高文惠(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喹乙醇印迹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喹噁啉类药物残留快检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王存堂1,2,高增明2,姜辰昊2,孔保华1(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茶叶乙醇提取物对蜡质玉米淀粉回生性质的影响[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张琴,周丹丹,彭菁,潘磊庆,屠康(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油桃采后结合态香气变化规律及其与可溶性糖的关联性[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吴晓娟1,吴伟1,2(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米糠酸败诱导的蛋白质氧化对米糠清蛋白界面性质的影响[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郭壮,王玉荣,葛东颖,尚雪娇,张振东,赵慧君(湖北文理学院,湖北省食品配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腊肠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评价及其对风味的影响[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张明,罗强,魏婕,刘巧,罗璠(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产细菌素屎肠球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特性[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陈卓1,吴学凤1,穆冬冬1,何莹1,张明珠1,蔡静1,侯志刚1,郑志1,梁进2,张钰萌2,李兴江1(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安徽省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红腐乳后酵期风味物质与细菌菌群分析[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肖媚1,李闽1,张菡1,2,彭帮柱1(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西安彩虹星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绿原酸对酿酒酵母发酵特性的影响[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鲁振杰,李娟,陈正行,李诚,李亚男(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麦麸阿拉伯木聚糖的羧甲基化改性及理化性质表征[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乐小凤1,曹建宏2,赵亚蒙1,尹春晓1,鞠延仑1,张振文1,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中心).3 种产量水平下酿酒甜葡萄果实品质的差异[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杨蒙1,薛正莲1,2,甘玉飞1,周杰1,王洲1,2,刘艳1,2(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微生物发酵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辅助蛋白基因的剪接对磷脂酶A1酶活的影响[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李虹娇,黄梓聪,吴希阳,丁郁,唐书泽(暨南大学理工学院).1 株宽宿主谱的阪崎肠杆菌噬菌体生物特性分析及其在乳制品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李欣芮,赵桉,范小飘,高文文,尚佳萃,赵鹏昊,赵乐,周雪,孟祥晨(东北农业大学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植物乳杆菌KLDS1.0391 PurR和PurL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与细菌素合成启动子的相互作用[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刘月1,高云云1,李珊1,李王强1,李宝坤1,卢士玲1,蒋彩虹1,王庆玲1,董娟1,李宇辉2(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农垦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山羊乳-FOS/GOS库德毕赤酵母DS8-1微胶囊的制备及体外评价[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娄海伟1,2,赵玉1,赵逸2,林俊芳2,3,赵仁勇1,叶志伟2,3,郭丽琼2,3(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省微生态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蛹虫草转录组分析及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挖掘[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张鹏飞,付雪婷,赵春花,刘心雨,张杰,张萌,寇明莹,葛武鹏,王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羊奶粉生产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及其分子特性和耐药性检测[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江虹,陈明朗(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双波长瑞利光散射技术检测糕点类食品中的甜蜜素[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赵馨馨,宁 明,张 琴,蔡文超,单春会,唐凤仙(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引起哈密瓜采后腐败变质的病原菌分离鉴定[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彭潇1,邹文静1,邵清清1,孙中贯1,张立华1,李贺贺2,王雪山1(山东省石榴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石榴资源综合开发工程实验室,枣庄学院食品科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北京工商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石榴酒发酵过程中真菌种群演替及风味物质代谢规律解析[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王婷1,刘婵婵2,任娟1,荆蓉蓉1,钱卫东1(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亚硒酸钠促进多形汉逊酵母DL-1合成谷胱甘肽的转录组学分析[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刘忠博,耿升,蒋兆景,杨伟,刘本国(河南科技学院食品学院).基于环糊精的食品级Pickering乳液构建[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贺文杰1,吴彬彬1,胥伟1,王宏勋2,易阳1,雷飞飞3(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轻工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湖北小胡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热处理中芡实黄酮对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影响[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郎晨晓1,张一敏1,朱立贤1,梁荣蓉1,毛衍伟1,杨啸吟1,韩广星2,罗欣1,董鹏程1(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临沂站).牛肉低温贮藏环境中沙门氏菌诱导耐酸响应的存在程度及其产生机制[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王梦楠1,涂宗财1,2,3,胡月明1,王辉1(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淡水鱼高值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共价作用力对鱼明胶-果胶复合凝胶体系的影响[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裴紫薇1,杨杰2,张磊1,周爽1,赵云峰1,陈达炜1,苗虹1,方从容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广州市花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载气类型对气相色谱法分离顺-反脂肪酸异构体的影响[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丰国强,徐文亮,宋平,李婉珍,陶玉贵,葛飞,朱龙宝(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重组Taxus chinensis苯丙氨酸变位酶性质表征及R-β-芳香丙氨酸合成[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范明,彭丽桃,闫等,范刚,杨书珍,李杰(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VmaH和PMA在指状青霉中的表达及其作为潜在杀菌作用靶点的可能性[J].食品科学,2021,第6期
  • 翟洪稳,范素芳,王娟,曹梅荣,马俊美,任晓伟,李强,张岩(河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河北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及进展[J].食品科学,2021,第5期
  • 谢文,陈华国,赵超,龚小见,周欣(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药物质量控制及评价技术工程实验室天然药物质量控制研究中心).枸杞多糖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21,第5期
  • 李阳,苏艳瑜,李国豪,李琪,王宇翔,丁玉松(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槲皮素通过Nrf2通路对糖尿病大鼠胰腺氧化损伤的拮抗作用机制[J].食品科学,2021,第5期
首页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