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鹏1,毕江涛2,李文兵1,惠治兵1,肖国举2,孙权1,王静2(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生物有机肥对盐碱地水稻叶片的影响转录组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岳伟鹏1,陈峰1,2,袁玉江2,喻树龙2,高志鸿1,赵晓恩1(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树木年轮理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气候变暖背景下云南西北部大果红杉径向生长衰退及其气候驱动因子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李茂萍1,2,缪宁3,刘世荣2(国际竹藤中心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育部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固氮树种旱冬瓜对退化林地土壤修复和林下植被重建的生态驱动效应[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郝庆丽1,2,任卓菲1,2,刘刚1,2,王立雄1,2,于娟1,2,郁泽君1,2(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市建筑物理环境与生态技术重点实验室).光和噪声污染胁迫下城市生态斑块鸟类风险评价[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姜霓雯1,童根平2,叶正钱1,程樟峰2,吕永强1,傅伟军1(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土壤肥力指标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廖雨辰1,2;史雪威3;刘俊雁1,2,4;廖建5;谢雨1;朱忠福1,2,6;吴彦1;ANDELKA Plenkovi■-Moraj7,8(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西华师范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中国-克罗地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萨格勒布大学理学院).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震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李耀华1,2,玉米提·哈力克1,2,木尼拉·阿不都木太力甫3,陈晖3,阿丽亚·拜都热拉4(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城市园林树木叶面微结构特征对大气颗粒物滞留能力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苗震,芦欣怡,周学红,张伟(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野猪与人冲突防控对策研究的系统评价[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潘玉梅,唐赛春,韦春强,李象钦,吕仕洪(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3种本地植物与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的竞争[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罗文霞1,钟康正1,周晓娟1,吕晨阳1,谢跟踪1,2,邱彭华1,2,张金萍1,2(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海南省地表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海口市江东新区30年来海岸带城市扩展与生态格局演变[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张永永1,税伟1,2,孙晓瑞1,孙祥1(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州大学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植被水分利用效率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吴志丰1,邱月1,2,任引1,蒋梧州3,杨磊4(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景观格局视角下空气微生物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刘伟宁1,2,石垚1,张晨牧1,刘朗明3,李会泉1,4,庄才备3,孙天友3,胡应燕1,曹春2,李强1(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绿色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长江经济带典型锌冶炼园区不同固废处置模式生态效率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董菁1,2,左进1,2,吝涛3,4,刘君涛1,2,王宁1,5(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市创意城市设计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度城市化地区屋顶绿化径流调控效益评价 ——以厦门岛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于晓松,王晓红,李林,刘智,杨宁线,张明生(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石漠化生境对三叶木通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赵银兵1,2,陈利顶3,孙然好3,倪忠云4,蒲梦馨4,周国李1,罗宇豪1(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湿地生态与保护重点实验室(筹);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基于资源利用和灾害风险的京津冀地区环境地质敏感性区划[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廖佩琳1,高全洲1,2,3,杨茜茜1,李琦1,孙渝雯1(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酸沉降背景下鼎湖山林区径流的水化学组成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李桢1,2,胡聃1,赵艳华3,4(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生态过程与功能评估重点实验室).建筑三维空间形态对地气能量动态、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李思思1,张亮1,刘宏斌2,冯青郁3,庄艳华1,李文超4,杜耘1,杜新忠2(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湖北省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基于径流路径的分布式面源污染模型研发与应用进展[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郭馨,黄成,林晓晴,郑欣怡,刘强,黄凌风(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东海微型鞭毛虫群落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贺钰蕊1,2,张鹏1,2,刘瑶瑶1,2,李世峰1(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基于生态脆弱性与发展潜力的矿区搬迁村庄识别[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崔旺来1,蔡莉1,奚恒辉2,杨帆1,陈梦圆1(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浙江大湾区生态安全评价及多情景模拟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李思思,张亮,刘宏斌,冯青郁,庄艳华,李文超,杜耘,杜新忠(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湖北省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基于径流路径的分布式面源污染模型(STEM-NPS)研发与应用进展[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纪秋磊1,梁伟1,傅伯杰2,吕一河2,严建武1,张为彬3,金朝4,兰志洋1(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谷博电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与复杂网络的黄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邵宇婷,肖轶,桑卫国.南方丘陵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指示意义[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袁野梅,柳隽瑶,高秀丽,薛璟,王仁忠.温带草原7种针茅植物根系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徐光华,杨俊杰.食物网稳定性机制研究进展:一个基于等级系统的框架[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刘姝萱,安慧,张馨文,杜忠毓,刘小平.氮磷添加对荒漠草原植物-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
唐明贵,胡静,吕丽,龚雅莉,覃小华.贵州省生态游憩空间时空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J].生态学报,2022,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