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云利(华中科技大学).倦怠诗学:韩炳哲美学的一种解读[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王海泉(河北大学文学院).新时代文学创作的精神向度 ——学习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张雪妞(上海大学中文系).侦探小说的类型改写实验 ——以程小青的创作转型为中心[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沈嘉熠,张岩(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沉浸中的表演 ——艺术的介入与文化的转向[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陈福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明视野、文学关怀与历史意识[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泓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心).《讲话》与一场深刻的文学革命的发生[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刘梦玲(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都市演艺新生态的形成与现状思考 ——以“演艺新空间”亚洲大厦为例[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方云(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当代上海江南雅集的文化内涵与认同培育[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李亚娟,张永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江南文化的历史演进及其现实表达[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李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计算机艺术中的观看、时空与跨文化 ——以上海艺术家杨泳梁的《夜游记Ⅱ》为例[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郭悦(上海大学文学院).“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赵嫚,王如忠(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数字文化创意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和路径研究[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杨位俭(上海大学文学院).重解劳动与文学的关系 ——“一战”前后的劳动观流变与五四新文学的发生[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兰宇新,方松华(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刘旭光(上海大学文学院).平凡而生动的:社会主义新国画的审美精神 ——以上海中国画院1957—1966年的创作为中心[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宋明炜(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东亚系).当我们在谈论元宇宙的时候,我们没有在谈论什么?[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张洪艳(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非虚构文学的本土化路径[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王楷文(南开大学文学院).谁配拥有现实:流量生态下的新媒体非虚构写作[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冯鹤雪(南开大学文学院).“文化新变与多维之思 ——2022四校工作坊”会议综述[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严锋(复旦大学中文系).从文学到元宇宙[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徐建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海派”文化的特质[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杨国荣(华东师范大学).传统思想与当代中国 ——杨国荣教授访谈[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李明霞(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数字网络媒介技术对文学世界的颠覆 ——兼论文学“把关人”的权力重塑[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孙晶(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全民写作时代的网络文学与网络文化 ——从《2020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说起[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张炜(中国作家协会).诗的接受与诠释[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姜雪(南京大学文学院).暴力的技术逻辑与文学的抵抗策略[J].上海文化(文化研究),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