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胡平(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厚重的现实主义力作——评陈彦舞台姊妹篇《主角》与《装台》[J].中国文学批评,2021,第1期
  • 陈彦.从戏剧到小说[J].中国文学批评,2021,第1期
  • 杨向荣(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新媒介信息时代的文学传播及其反思[J].中国文学批评,2021,第1期
  • 刘琼(《人民日报》文艺部).陈彦的文学观和方法论浅议[J].中国文学批评,2021,第1期
  • 赵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作为方法的文学批评——阿多诺“内在批评”试解读[J].中国文学批评,2021,第1期
  • 贺绍俊(沈阳师范大学).写作的自觉性和表现的混沌性——论陈彦的小说创作[J].中国文学批评,2021,第1期
  • 钟海波(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领域生活的艺术表现——陈彦小说论[J].中国文学批评,2021,第1期
  • 刘旭光(上海大学文学院).“气韵生动”的一次域外之旅——艺术与美学概念的民族性与普适性[J].中国文学批评,2021,第1期
  • 马征(《中国文学批评》编辑部).在文学场域中提高批评能见度——2020年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综述[J].中国文学批评,2021,第1期
  • 李建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论作家的自反批评[J].中国文学批评,2021,第1期
  • 管雪莲(集美大学文学院).网络文学的社会性特征及效应[J].中国文学批评,2021,第1期
  • 马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在开放的视野中构建当代文论的主体性——2020年文艺理论动态与趋向[J].中国文学批评,2021,第1期
  • 袁济喜(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文学论辩与“兼解以俱通”[J].中国文学批评,2021,第1期
  • 李健(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气韵”美学意义的构成及其当代价值[J].中国文学批评,2021,第1期
  • 高楠(辽宁大学文学院).文学的传播场域[J].中国文学批评,2021,第1期
  • 刘毅青(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作为气化美学批评的气韵及其跨文化意义[J].中国文学批评,2021,第1期
  • 陈凌霄(《中国文学批评》编辑部).在当代语境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2020年美学发展态势评析[J].中国文学批评,2021,第1期
  • 王鹏程(西北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对话性批评精神的形成[J].中国文学批评,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