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淼(南京大学文学院).“为现歌台说法身”:晚清留日学人与中国“戏剧观”的现代建构[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2期
  • 赵渭绒1,车宇凡2(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研究系).翻译、改编与中国化——从变异学的角度看《小红帽》在现代中国的跨文化接受[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2期
  • 王吉(苏州大学文学院).翻译变异中的地域性重构与空间生产——《三寸金莲》的英译策略[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2期
  • 于敏,赵学勇(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多维理论视野中的《故事新编》阐释(2000—2020)[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2期
  • 周小娟(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科学文艺”传统的建立[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2期
  • 余夏云(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悬而未决的“文学寓言”:情感、废墟和《小城之春》[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2期
  • 余红艳(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从风景描写看四川小说现代性——以李劼人《死水微澜》为核心[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2期
  • 景李斌,林诗婷(汕头大学文学院).《民谣》的汪曾祺“味”[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2期
  • 刘璐(复旦大学中文系).《民谣》的读法——从声音和口述史进入[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2期
  • 牛金霞(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在碎片化的关系组合中“漂浮”——评赵刚《女贼》[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2期
  • 京锐(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构筑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戏剧理论体系——评胡星亮四卷本学术文集[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2期
  • 李佳(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传播视域下的中国现当代作家多元文化身份构建——以格非作品法译为例[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2期
  • 李海鹏(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综合心智”与“有情”的历史感——范雪诗歌读札[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2期
  • 王璐(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顶格叙事”:路遥小说的艺术问题再审视[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2期
  • 赵艺阳(西北大学文学院).“马凡陀山歌”现象与国统区诗歌的“前路”——1946年“绿原倾向”与“马凡陀倾向”论争前后[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2期
  • 刘欣,周书阳(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新世纪诗歌批评与百年新诗文体理论建设——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十一届研讨会会议综述[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2期
  •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编辑部.更正启事[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2期
  • 吴学峰(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由岛至“岛”的写作:论费滢、杨君宁小说的叙事与抒情[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1期
  • 周银银(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急“先锋”与“新乡土”——新世纪以来乡土中国形象的另类建构及其文化隐喻[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1期
  • 陈进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新世纪文学史书写中的“80后”写作[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1期
  • 杨婷婷(浙江大学文学院).抗日歌谣的“隐身”与“现身”——民俗学会、两区报刊及三册谣集中的民情(1931—1945)[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1期
  • 刘骧(湖南文理学院文史与法学学院).在现代性视野下书写女性生存困境——《阿毛姑娘》与《小城三月》比较谈[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1期
  • 张全之(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革命文学”的前驱者与独行人——重识文学史上的顾仲起[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1期
  • 孔育新(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考证的掘进与阐释的突围——重读《饥饿的郭素娥》[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1期
  • 华珉朗(湖南大学文学院).1990年代小说中的文化启蒙[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1期
  • 韩伟1,张原婧2(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追寻与复归:“精神本原”的重新发现——论徐兆寿的《西行悟道》[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1期
  • 汤哲声(苏州大学文学院).还珠楼主、黄易和网络作家:中国百年玄幻武侠小说的“三级跳”[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1期
  • 刘松(苏州大学文学院).商业类型复合小说的垂直细分论——以文化悬疑小说为中心[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1期
  • 王宗辉(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影视改编的历史进程[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1期
  • 于经纬(苏州大学文学院).论新中国成立后张恨水的创作转型——以《白蛇传》为中心[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