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怡芳(中国艺术研究院).手工艺伦理的本质与范畴[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贺宝贵(张家口市民间剪纸研究会).探寻剪纸文化本源:谈《中国民俗剪纸史》[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刁秋宇(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赤水竹编工艺文化中的“比德”观[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赛龙舟[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龚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西塞神舟会 神舟巡游[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蒋丽平(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商务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曹娅丽1,霍艳杰2(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所;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生生遗续:大运河江苏段戏剧遗产生态人类学考察[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刘丹,李跃忠(湖南科技大学).“抛牌过度”仪式中的梅山傩戏[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张道一(东南大学).南京云锦:一种体现物质与精神整体性的文化遗产[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张超雄(北京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从文化遗留到文化遗产:古代滑雪狩猎的文化生态刍议[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王福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色音(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中国民族学学会;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新文科视野中的文化遗产概念、类型及研究范式转换[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麻国钧(中央戏剧学院).土壤与墒情:非遗“项目”与“文化空间”关系刍议[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倪金艳(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述者的口头表演——论孟姜女传说的共时性[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朱莉莉(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口头表演类非遗展陈实践研究[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王凤(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木版年画中心).择善会通:杨柳青年画画师高桐轩的传承实践[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高翔(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何以寻古法:故宫藏南宋杂剧风俗人物画的临摹技艺[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朱阳,刘小溪(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文化空间视角下大运河天津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研究[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桑吉东智(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西藏和平解放70年藏戏研究主要成果及其学术贡献评述[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邸莎若拉(中国艺术研究院).马背藏戏:从《格萨尔》史诗到藏戏演述形态[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沈湘杭(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为手艺画像: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来自田野的研究报告》[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南京云锦研究所).大花楼织机[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南京云锦研究所).云锦原料:蚕丝线、金线、孔雀羽线[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魏力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皮影艺术委员会;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中国皮影戏的文化形态与存续生态探究[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1期
-
苑利1,2,3,4,顾军5,6(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1期
-
徐美恒(天津开放大学社会教育学部).格萨尔王生活年代探析[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1期
-
杨耐(中国艺术研究院亚太中心).“现代”视野下传统舞美生产链的变异与断裂[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1期
-
田林(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非遗要素植入模式研究[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1期
-
沈策(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面反思《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列入机制的过程性研究[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1期
-
柏贵喜(中南民族大学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系统论视域下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结构、功能、机制[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