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静1,洪杰文2(长江大学人文与新媒体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负累下的隐退性“自救”:基于扎根理论的青年用户社交媒体倦怠行为分析[J].新闻与写作,2022,第8期
-
胡翼青,姚文苑(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新理解媒介:论界面、内容、物质的三位一体[J].新闻与写作,2022,第8期
-
张磊1,2,于磊3(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作为决断装置的媒介技术物:阿甘本理论视角下的健康码研究[J].新闻与写作,2022,第8期
-
戴宇辰(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作为历史认识论转换枢纽的媒介——伽利略的望远镜与媒介“透明性”[J].新闻与写作,2022,第8期
-
王丽娜1,唐思诗2,郭建斌2(西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自然何以成为媒介——基于保山市百花岭村观鸟实践的田野研究[J].新闻与写作,2022,第8期
-
郭婧一1,喻国明1,2(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传播学创新实验室).从“人内传播”到“人际传播” 超扫描范式在认知神经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与拓展[J].新闻与写作,2022,第8期
-
郑雯,万旭琪,施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螺蛳壳里做道场”:城市中心城区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的双重路径[J].新闻与写作,2022,第8期
-
曲茹1,2,孔亮1,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首都对外文化传播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数字孪生 共情传播 以城为媒:2022北京新闻中心观察[J].新闻与写作,2022,第8期
-
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媒介物质性之后[J].新闻与写作,2022,第8期
-
李佳咪.重新理解媒介[J].新闻与写作,2022,第8期
-
丁柏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新闻舆论工作的关系[J].新闻与写作,2022,第8期
-
苏婧(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中心).学术棱镜:提升学术写作的理论深度[J].新闻与写作,2022,第8期
-
苏华,王萧然(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稿如何写好细节[J].新闻与写作,2022,第8期
-
姬德强,蒋效妹,朱泓宇(中国传媒大学).社交情绪:点赞预期、视频会议倦怠症、悲伤炒作[J].新闻与写作,2022,第8期
-
于然(中国传媒大学).光影品鉴[J].新闻与写作,2022,第8期
-
(冬奥会刊编辑部).融合纸端与指端 全景式展现冬奥盛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刊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新闻与写作,2022,第8期
-
郭全中(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虚拟数字人发展的现状、关键与未来[J].新闻与写作,2022,第7期
-
晏齐宏(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用户算法感知对反馈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分析[J].新闻与写作,2022,第7期
-
陈阳1,2,周子杰2(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从群众到“情感群众”:主流媒体受众观转型如何影响新闻生产——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为例[J].新闻与写作,2022,第7期
-
高贵武1,王彪2,3(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从广播到播客:声音媒体的嵌入式生存与社交化发展[J].新闻与写作,2022,第7期
-
白红义1,2,王嘉怡2(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数字时代新闻真实的消解与观念重构[J].新闻与写作,2022,第7期
-
王辰瑶(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南京大学新闻创新实验室).真而有信:新闻真实的关系实践与数字时代的公众信任[J].新闻与写作,2022,第7期
-
吴涛1,张志安2,3(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新新闻生态系统中的事实核查及对新闻真实观的影响[J].新闻与写作,2022,第7期
-
郑满宁(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老年微信群的话语传播空间研究[J].新闻与写作,2022,第7期
-
杨奇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真实观的历史流变、数字面向及其研究进路[J].新闻与写作,2022,第7期
-
虞鑫,卢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字时代的新闻真实观:基于全球21个国家记者调查的多层回归分析[J].新闻与写作,2022,第7期
-
李嘉卓.数字传播时代的新闻真实观[J].新闻与写作,2022,第7期
-
双传学(新华日报社党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破除二元对立思维 统筹推进深融发展——准确把握主流媒体政治属性与传播属性的关系[J].新闻与写作,2022,第7期
-
叶伟民.特稿的文学边界[J].新闻与写作,2022,第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