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淼(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二语加工研究前沿与趋势可视化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苏萍(鞍山师范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清末民初奉天女性性别价值体系考述 ——以《辽宁府县志辑·艺文志》女性群像为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白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对明代山东烈女及其节烈行为的认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印芷仪,林春美(博特拉大学外文系).孤独经验与社会想象 ——陈染小说《与往事干杯》的主题意义论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郭金婷1,白雪2(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学历史学部).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战略思维与实践价值[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马卫红(浙江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勃洛克诗歌中浪漫曲体裁的变异[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隋雪,李静雯(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性别刻板印象在言语理解中的预测作用及其神经机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杨艳茹,商颖,李奇航(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青年价值观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翟永明1,高小弘2(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用敏感缔造小说神奇的光亮 ——论文珍小说的创作美学[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邢达1,付筱娜2(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丧失自我的“土生子” ——集体无意识对黑人的挤压和同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喻大华1,赵亮1,2,闫海2(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日本对鞍山钢铁基地产业控制的历史考察(1916—1945年)[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王文轶(大连大学历史学院).辽西地区史前玉礼的起源与演进[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班晓娜(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劳动观研究进展述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高玉娟,关亦容(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东半岛庄河市区居民语言态度调查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汤颖1,2,徐辉1(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科技学院教务处).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挑战、机遇与使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李雨桐1,李梦洁1,王舒2(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注意对言语理解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洪岩1,魏祎2(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百年历程和实践逻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徐祖澜(扬州大学法学院).论网络时代的反腐话语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龙,聂云鹏(烟台大学法学院).两级模式视域下有效电子签名认定规则的检视与构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杨启光1,刘珂2(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菏泽职业学院宣传部).移动学习支持下的成人教育公平: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验[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姜宏,苏煜婷(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波捷布尼亚的语言哲学观及其当代启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隋秀英(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经验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三大转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高明峰,陆唯(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文选》选录曹植作品探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赵丹(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体“操控”下的忠实与再创造 ——葛浩文英译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观[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王嘉天1,王振来2(大连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V下”概念结构拓展机制及语义演变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国蕊,陈鹏安(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从叙述主体的角度考察近代译者对第一人称叙事特征的认知 ——以《新蝶梦》的译介为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孙佳(辽宁大学文学院;沈阳大学音乐与传媒学院).中国当代工业题材小说中的工人身份认同探析(1949—1966)[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谢春山,睢潮(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2000—2020年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研究述评与展望[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王寅(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哲学研究中心).汉语体认语法刍议 ——试论“对称原则”为汉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①[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