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臧一鸣,朱尚超,魏战红,刘志飞,林小竹,孙文韬(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一种量子图像伪彩色编码方法[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3期
-
张杨,程正东,朱斌(国防科技大学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无人机小目标检测算法[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3期
-
章志涛1,2,丁芳1,罗宇1,2,陈夏华1,2,叶大为1,2,胡振华1,罗广南1(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小波阈值去噪在偏滤器光谱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3期
-
周晓东1,王晟1,张天兵2,胡宗富1,冯宝2,3,肖红4(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南瑞国盾量子技术有限公司;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基于级联Polar码和多级译码方法的连续变量QKD数据协商协议[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3期
-
李叶,金标,王潮泽,李凤芝,刘尉悦(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FPGA的星地量子信号同步方案[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3期
-
姜其畅,张存,苏艳丽,孙悦,马紫微(运城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平顶光束在不同系统中的传输特性比较[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3期
-
杨祎,刘雯,阴亚芳,贺锋涛,张建磊(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基于改进Gardner算法的水下无线光OQPSK系统性能分析[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3期
-
李世文1,2,郑小兵2,翟文超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通用光学定标与表征技术重点实验室).宽谱段Czerny-Turner光谱仪设计[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3期
-
毛仁祥1,常建华1,2,张树益1,李红旭1,张露瑶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探测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基于3D-MobileNetv2的多目标实时跟踪框架[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3期
-
王形华1,陈荣泉2,王清3(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闽南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九江学院理学院).强非局域介质中复宗量厄米-高斯型空间光孤子[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3期
-
戴娟,李志强,杨冬晗(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基于Cirq的Deutsch-Jozsa电路综合算法[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3期
-
张融,凌凯(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量子行走中硬币与行走者纠缠关联的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3期
-
安桓,向梅,布玛丽亚·阿布力米提,王兴晨,郑敬严(新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外电场下溴化铯的分子结构和解离特性[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3期
-
谭业腾,蒲涛,郑吉林,周华,苏国瑞(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PSK量子噪声随机加密系统的实现方法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3期
-
叶铮,武校刚,马佳勇,潘文亮,唐秀陆(宁波工程学院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一维光子晶体的湿敏禁带特性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3期
-
郑仰东1,2,高华3(三菱电机(中国)有限公司研究开发部;京都大学低温和物质科学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三节点一维相互作用链的非平衡自旋传输特性及其解析公式[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3期
-
罗国忠(忻州师范学院物理系).二维十字型四终端量子点阵列的量子输运[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3期
-
唐晓帆(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基于微环谐振腔的宽带纠缠源制备方案[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3期
-
曹一青1,2,沈志娟1(莆田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建省激光精密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见光/红外双波段离轴四反光学系统设计[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3期
-
许文昊,寿一畅,罗海陆(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自旋光子学实验室).光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2期
-
王卓异1,曾军2,3,张浩1,卢兴园1,赵承良1,蔡阳健1,2,3(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山东省光场调控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光学与光子器件技术重点实验室).涡旋光场相干调控及拓扑荷测量[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2期
-
胡海峰,詹其文(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基于光子轨道角动量的手性测量方法[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2期
-
欧阳旭1,张明偲1,杨清帅1,曹耀宇1,徐毅2,李向平1(暨南大学光子技术研究院广东省光纤传感与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先进光子技术研究院).基于微纳结构的光子轨道角动量复用及检测进展[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2期
-
徐笑吟1,刘胜帅1,荆杰泰1,2,3(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超强激光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山西大学极端光学协同创新中心).光学轨道角动量复用纠缠源的实验产生及其应用[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2期
-
成科1,2,胡晓楠1,2,贺瑜1,2,孟维佳1,2,栾海涛1,2,顾敏1,2,方心远1,2(上海理工大学光子芯片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人工智能纳米光子学中心).基于光学衍射神经网络的完美涡旋光轨道角动量识别[J].量子电子学报,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