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吴玉博1,曲敬龙1,2,史松宜1,2,曹文博1,夏康1,王侨1(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钢铁研究总院高温合金新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固溶冷却介质对GH4720L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中国冶金,2021,第10期
  • 韩凯峰,韩少伟,朱良,江腾飞,杨俊峰,安永超(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作业部).基于共存理论的转炉脱磷热力学分析[J].中国冶金,2021,第10期
  • 陈建超1,庞洪轩1,温超2,赵波涛2(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中板厂).终轧温度对加Ti低合金Q355B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J].中国冶金,2021,第10期
  • 郭晓静,海超,左海霞(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院).SPA-H钢弯曲开裂原因分析[J].中国冶金,2021,第10期
  • 廖军平,陈昭尧(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烧结厂).SG带式焙烧机镁质球团矿的生产应用[J].中国冶金,2021,第10期
  • 陈畏林,李熠,宋钊,凤林兴(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武钢8号高炉投产11年生产实践[J].中国冶金,2021,第10期
  • 蔡伟,金梁,毛俊春,骆胜东,陈龙,王超(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棒线型材厂).不同相区轧制对螺纹钢组织和性能影响[J].中国冶金,2021,第10期
  • 张帅,朱梦飞,韦俊东,向小平,石楚刚(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烧结厂).新型加水清料集成技术在烧结圆筒混料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2021,第10期
  • 本刊编辑部.勘误[J].中国冶金,2021,第10期
  • 上官方钦1,刘正东2,殷瑞钰2(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钢铁绿色化智能化技术中心;钢铁研究总院).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研究[J].中国冶金,2021,第9期
  • 高建军1,2,齐渊洪1,2,严定鎏1,2,王锋1,2,许海川1,2(钢铁研究总院先进钢铁流程及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钢研晟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中国低碳炼铁技术的发展路径与关键技术问题[J].中国冶金,2021,第9期
  • 何坤1,王立1,2(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市节能与环保工程研究中心).中国钢铁工业生产能耗的发展与现状[J].中国冶金,2021,第9期
  • 张龙强,陈剑(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钢铁工业实现“碳达峰”探讨及减碳建议[J].中国冶金,2021,第9期
  • 徐萌,王伟,孙健,张雪松(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超大型高炉高球比低碳冶炼技术应用[J].中国冶金,2021,第9期
  • 许立松1,张琦1,2,3(东北大学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辽宁省低碳钢铁前沿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中国重点区域钢铁产业能耗和CO2排放趋势分析[J].中国冶金,2021,第9期
  • 薛钰霄1,潘建1,朱德庆1,潘料庭2,黄庆周2,黄学忠2(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北部湾新材料有限公司).红土镍矿烧结节能降耗技术研究及应用[J].中国冶金,2021,第9期
  • 李峰1,储满生2,唐珏1,柳政根1(东北大学冶金学院;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氢气气基竖炉-电炉短流程环境影响分析[J].中国冶金,2021,第9期
  • 于立梅1,张若鹏2,任翠英2(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标准馆;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标准化研究所).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标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冶金,2021,第9期
  • 朱强强,王君,李建平,丁敬国,黄苏(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厚板加热炉板坯温度控制模型研究与优化[J].中国冶金,2021,第9期
  • 苍大强(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钢铁工业“碳达峰”“碳中和”及低碳技术的误区及现实路径[J].中国冶金,2021,第9期
  • 潘聪超,庞建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事业部).氢冶金技术的发展溯源与应用前景[J].中国冶金,2021,第9期
  • 段卫平1,杨树峰2,李京社2,张福君2,习小军2,王田田2(天津铁厂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中国现代电弧炉炼钢废钢快速熔化技术进展[J].中国冶金,2021,第9期
  • 邵磊1,张晓楠1,聂浩1,曲迎霞1,邹宗树1,陈严2(东北大学冶金学院;大连海事大学理学院).氢气竖炉内气固热质传递行为的数值模拟[J].中国冶金,2021,第9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