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郭建斌1,成良强2,李威涛1,刘念1,罗怀勇1,丁膺宾1,喻博伦1,陈伟刚1,黄莉1,周小静1,雷永1,廖伯寿1,姜慧芳1(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花生蔗糖含量与蛋白质和含油量的相关性分析及蔗糖含量QTL定位[J].作物学报,2023,第10期
  • 潘想成1,2,杨国栋1,符迎迎1,王昕钰1,3,熊渠2,徐乐1,4,彭少兵1(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制度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孝感市农科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南优质稻遗传育种实验室(省部共建);东北农业大学).新育成超短生育期品系在双季稻双直播下的产量表现及农艺特性[J].作物学报,2023,第10期
  • 杨豪1,向仕华2,刘丽1,宁可君1,杨雪1,舒英杰1,何庆元1(安徽科技学院;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川渝大豆生育期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作物学报,2023,第10期
  • 杜鹃1,彭晓君1,2,侯娟1,3,刘腾飞1,4,刘增1,宋波涛1(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马铃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阿克陶县巴仁乡人民政府;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马铃薯淀粉酶StBAM9互作蛋白的鉴定及其互作机制分析[J].作物学报,2023,第10期
  • 黄婷苗,詹昕,陆乃昆,乔月静,陈杰,杨珍平,高志强(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叶喷有机硒对黑糯玉米硒吸收及籽粒花青素和铁锰铜锌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3,第10期
  • 杨宗桃,焦文迪,张海,张克闽,程光远,罗廷绪,曾康,周营栓,徐景升(福建农林大学农业农村部福建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蔗谷胱甘肽硫转移酶ScGSTF1与P3N-PIPO互作应答甘蔗花叶病毒侵染的研究[J].作物学报,2023,第10期
  • 沈庆庆1,王天菊2,王俊刚3,张树珍3,赵雪婷1,何丽莲1,李富生1,4(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楚雄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化学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作物生产与智慧农业重点实验室).割手密转录因子SsW RKY1提高甘蔗品种抗旱能力的功能鉴定[J].作物学报,2023,第10期
  • 孙建强1,2,洪慧龙1,2,张勇3,谷勇哲2,高华伟2,周雅2,曹杰2,祁航2,赵权2,包立高4,陈庆山1,邱丽娟1,2(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农业农村部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大豆百粒重稳定QTL qSW20-1定位及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3,第10期
  • 曹慧敏1,2,杨贤莉3,王立志3,李苹苹1,翟来圆2,姜树坤3,郑天清2,邱先进1,徐建龙2,4,5(农业农村部长江中游作物绿色高效生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长江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利用双向导入系和重组自交系定位和挖掘水稻苗期耐冷QTL和有利等位基因[J].作物学报,2023,第10期
  • 孙兰兰,麻荣慧,薛飞,杨慕菡,徐洪乐,苏旺苍,鲁传涛,吴仁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玉米GST3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作物学报,2023,第10期
  • 朱继杰1,王士杰1,赵红霞1,贾晓昀1,李妙1,王国印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省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河北省作物栽培生理和绿色生产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田间条件下不同棉花品种叶片响应化学脱叶剂噻苯隆的转录组分析[J].作物学报,2023,第10期
  • 杨雪宁1,2,张永强1,张选泽1,马宁1,张俊梅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达拉特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基于留一交叉验证法的APSIM-Maize产量模拟[J].作物学报,2023,第10期
  • 李萌园1,张文成2,高勇1,秦永田2,薄仕榕1,宋琨洋1,汤继华1,付志远1(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鹤壁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籽粒突变体crk4的基因克隆与等位性分析[J].作物学报,2023,第10期
  • 徐扬1,张岱2,康涛3,温赛群4,张冠初1,丁红1,郭庆1,秦斐斐1,戴良香1,张智猛1(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泰安市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盐胁迫对花生幼苗离子动态及耐盐基因表达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张丽华1,张经廷1,董志强1,侯万彬2,翟立超1,姚艳荣1,吕丽华1,赵一安3,贾秀领1(农业农村部华北地区作物栽培学观测站/河北省作物栽培生理与绿色生产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北省张家口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不同降水年型水分运筹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艾蓉1,2,张春2,悦曼芳2,邹华文1,吴忠义2(长江大学农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基因资源与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玉米转录因子ZmEREB211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应答[J].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张刁亮,杨昭,胡发龙,殷文,柴强,樊志龙(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复种绿肥在不同灌水水平下对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杜翠翠1,吴明星1,张雅婷1,谢婉婕1,张积森2,王恒波1(农业农村部福建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广西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蔗割手密种糖转运蛋白基因SsSWEET1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J].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莫广玲1,余陈静2,梁艳兰1,周定港3,罗俊1,王莫1,阙友雄1,黄宁4,凌辉4(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玉林师范学院农学院;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经济作物遗传改良与综合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甘蔗ScbHLH13基因的RT-PCR克隆与功能分析[J].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胡美玲1,郅晨阳1,薛晓梦1,吴洁1,王瑾2,晏立英1,王欣1,陈玉宁1,康彦平1,王志慧1,淮东欣1,姜慧芳1,雷永1,廖伯寿1(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单粒花生蔗糖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建立[J].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王菲菲1,张胜忠1,胡晓辉1,CHU Ye2,崔凤高1,钟文3,赵立波4,张天雨3,郭进涛5,于豪谅6,苗华荣1,陈静1(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佐治亚大学蒂芙顿校区园艺系;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郑市和庄农业服务中心;烟台枫林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比较转录组分析花生种子休眠调控网络[J].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胡艳娟,薛丹,耿嫡,朱末,王天穹,王晓雪(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水稻OsCDF1基因突变效应及其基因组变异分析[J].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苏一钧1,赵路宽2,唐芬3,戴习彬1,孙亚伟1,周志林1,刘亚菊1,曹清河1,2,3(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南大学园艺学院).378份甘薯引进种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J].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郁雪婷1,李可2,李梦桃1,鲍茹雪1,陈新3,王文泉1(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海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热带农业资源研究院海南省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木薯蛋白激酶MeSnRK2.12与转录因子MebHLH1的互作鉴定及其表达分析[J].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黄钰杰,张啸天,陈会丽,王宏伟,丁双成(农业农村部长江中游作物绿色高效生产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长江大学农学院).玉米ZmC2s基因家族鉴定及ZmC2-15耐热功能分析[J].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左春阳,李亚玮,李焱龙,金双侠,朱龙付,张献龙,闵玲(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陆地棉漆酶基因家族成员表达模式分析[J].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刘洁1,2,蔡诚诚1,2,刘石锋1,2,邓孟胜3,王雪枫2,温和1,2,李罗品1,2,严奉君1,2,王西瑶1,2(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马铃薯研究与开发中心;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马铃薯StCYP85A3促进萌芽及根系伸长的功能解析[J].作物学报,2023,第9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1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