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夏馨1,2,余晔1,2,3,4,董龙翔1,3,4,陈可仁5,赵果1,3,4,张彤1,3,4,马兴悦6(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平凉陆面过程与灾害天气观测研究站;甘肃省陆面过程与灾害天气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龙源(北京)风电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风电场建设前后近地面湍流强度变化特征[J].高原气象,2022,第4期
  • 王捷儒1,姚锦烽1,朴哲勇2,李海燕2(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西部风能太阳能资源互补特性研究[J].高原气象,2022,第4期
  • 叶天歌1,2,高晓清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湖泊光伏电站蒸发量变化特征及模型评估的对比研究[J].高原气象,2022,第4期
  • 余晓雨1,2,贾绍凤1,朱文彬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青海省地表净辐射通量的遥感估算方法及时空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22,第4期
  • 钟敏1,郭英莲2,陈璇1,董良鹏1,章翠红1(武汉中心气象台;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基于客观分型的冰雹概率预报方法研究[J].高原气象,2022,第4期
  • 周可1,苏有琦2,3,张宇1,宋敏红1,吴统文4,杨林峰1,王熙曌1,李天雅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CMIP地球系统模型对植被根生物量模拟的评估研究[J].高原气象,2022,第4期
  • 张梦1,陶丽1,2,邵海燕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大西洋涛动/北极涛动与中国冷事件频数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联系及其差异[J].高原气象,2022,第4期
  • 陈子凡1,2,王磊1,李谢辉1,薛雨婷1,贾何佳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十堰市气象局).西南地区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强ENSO事件的关系[J].高原气象,2022,第3期
  • 刘子奇,路瑶,李艳(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大范围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年代际变化及其大气环流成因[J].高原气象,2022,第3期
  • 张晨炜1,2,何建军2,赖欣1,梁甜2,3,刘奕麟1,2,杨薇4,车慧正2,龚山陵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海南省气象局气象台).精细化下垫面对海南地区气象场模拟的影响[J].高原气象,2022,第3期
  • 粟运1,师春香2,毛文书1,孙帅2,谢冰绮3,翟丹华4(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气象台).基于CLDAS-Prcp多源融合降水产品的WRF-Hydro模式在綦江流域的水文效用[J].高原气象,2022,第3期
  • 史月琴1,2,高松影3,孙晶1,2,谌芸4(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省丹东市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辽宁一次区域性暴雨的特征条件与成因分析[J].高原气象,2022,第3期
  • 李芳1,张金龙2,杨环2(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甘肃数据与应用中心).基于InVEST模型的黑河流域上游1990-2018年产水量模拟[J].高原气象,2022,第3期
  • 王晓丹,张勃,马彬,黄浩(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基于日值SPEI东北地区近58a干旱时空演变特征[J].高原气象,2022,第3期
  • 贺倩1,2,汪明1,3,刘凯3(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基于机器学习的气温要素空间插值[J].高原气象,2022,第3期
  • 张德杰1,师春香2,张涛2,沈润平1,王智慧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多种资料的总云量产品在中国区域的对比分析[J].高原气象,2022,第3期
  • 李江林1,2,3,余晔1,2,3,张彤1,2,3,昝蓓蕾1,4,李亚珺1,2,3,李万莉5(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平凉陆面过程与灾害天气观测研究站;甘肃省陆面过程与灾害天气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青海和北京地区不同个例雷暴云电荷结构特征差异的数值模拟分析[J].高原气象,2022,第3期
  • 李佳霖1,张美根1,2,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区域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冬季不同污染情况下PM2.5传输特征模拟研究[J].高原气象,2022,第3期
  • 尚程鹏1,2,吴通华1,姚济敏1,李韧1,胡国杰1,朱小凡1,杨成3,乔永平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不同互补模型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表实际蒸散发的模拟能力评估[J].高原气象,2022,第3期
  • 欧阳鸿翔1,秦正坤1,李昕2,张冰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资料同化研究与应用联合中心;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中东部地区再分析资料地面温度误差周期性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22,第3期
  • 高文德1,2,王昱1,李宗省2,李宗杰1,2,张百娟2,3,桂娟2,3,薛健2,3(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极端气温指数的高寒内流区升温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22,第3期
  • 杨薇1,2,张春花1,2,冯箫1,2,李勋1,2,林建兴1,2(海南省气象台;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琼州海峡两次高压后部型海雾的对比分析和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2022,第3期
  • 王子昕1,2,王咏青1,2,张静3,王易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南京大气科学联合研究中心;江苏省气象台).多源数据融合在强对流天气中地面风场的识别应用[J].高原气象,2022,第3期
  • 王曼1,2,许美玲3,段旭1,张瑾文1,2,陈新梅1,2,李华宏3,2(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横断山区(低纬高原)灾害性天气研究中心;云南省气象台).影响云南高原地区的南海西行台风水汽输送特征[J].高原气象,2022,第3期
  • 王思懿1,2,隆霄1,2,李超1,曹怡清1,张文煜1,2,3(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祁连山夏季两类地形降水过程的环流特征及成因分析[J].高原气象,2022,第3期
  • 蒋伊蓉,李晓利,刘慧敏,侯柯然(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引起陕北暴雨的西北涡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22,第3期
  • 李哲1,2,高艳红3,蒋盈沙1,文莉娟1,潘永洁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城市与湖泊对华东地区一次切变线暴雨过程的影响[J].高原气象,2022,第3期
  • 路瑶,李旭,李艳,陈艳(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冬季乌拉尔山地区不同生命期阻塞高压的热动量输送特征[J].高原气象,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