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瑞佳1,2,文莉娟1,王梦晓1,2,赵仪欣1,2,董靖玮1,王冠添1,2,王琦3(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积雪和沙尘对冰封期青海湖辐射和温度的影响[J].高原气象,2023,第4期
-
李明娟,郭大梅,冯典,赵奎锋,刘嘉慧敏,屈丽玮(陕西省气象台).弱天气系统强迫下一次突发性大暴雨成因分析[J].高原气象,2023,第4期
-
杨秀梅1,孔祥伟1,2,王勇1,张君霞1,张海耀3(兰州中心气象台;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兰州天气气候联合研究与实训中心;定西市气象局).一次干旱区极端暴雨天气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23,第4期
-
孙莎莎1,陈博宇2,孙军2,孙艺3,刁秀广1,王皘2(山东省气象台;国家气象中心;烟台市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台风摩羯(1814)引发山东持续性强降水的阶段性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高原气象,2023,第4期
-
马莉1,2,杨晓军2,王勇2,秦豪君2,王一丞2,张君霞2,沙宏娥2(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兰州中心气象台).1990-2019年甘肃汛期极端小时降水特征[J].高原气象,2023,第4期
-
王飞1,陆春松2(中国气象局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云滴谱离散度的理论、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进展[J].高原气象,2023,第4期
-
韩春坛1,2,李洪源1,2,陈仁升1,3,刘章文1,刘俊峰1,阳勇1,王希强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黑河上游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高寒山区凝结水研究进展[J].高原气象,2023,第4期
-
雷润芝1,2,余晔1,2,3,4,周国兵5,李江林1,2,3,4,刘燕飞2(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高原大气物理研究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平凉陆面过程与灾害天气观测研究站;甘肃省陆面过程与灾害天气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重庆市气象台).1984-2020年青藏高原感热通量长期变化趋势分析[J].高原气象,2023,第4期
-
李本涛1,张镭1,2,张云舒1,张浩田1,卢格非1(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青藏高原沙尘气溶胶时空变化及其来源地分析[J].高原气象,2023,第3期
-
鲍艳1,2,王玉琦3,南素兰4,俞淼2(无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丹东市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所).青藏高原植被对未来气候变暖的反馈[J].高原气象,2023,第3期
-
张强1,文军1,杨依婷1,贾东于2,刘闻慧3,陈亚玲1,陆宣承4(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环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水汽输送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陆—气间水热交换的影响研究[J].高原气象,2023,第3期
-
程攀1,2,吕世华1,孙虹雨1,3,陶星宇1,游辉奇1,杨凡1,曹学君1,严俊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辽宁省气象台).土壤砾石参数化对高原涡形成发展作用的敏感性分析[J].高原气象,2023,第3期
-
朱姜韬1,杨庆怡1,2,李旭1,李艳1(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气象学院).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及其东部降尺度预测模型[J].高原气象,2023,第3期
-
李悦绮,文军,刘闻慧,陈逸豪,陈亚玲,张强,刘正(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西部土壤冻融起止期和冻结深度及其与气温关系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23,第3期
-
晋伟1,2,奥银焕2,文小航1,李照国2,孟宪红2,李江林2,赵刚3,邓明珊2,4,谢丽君2,4,陈自航2,4(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黄土高原不同作物下垫面陆气水热交换的模拟研究[J].高原气象,2023,第3期
-
昝雨露1,2,高艳红3,蒋盈沙1,苏培玺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基于不同土地利用产品的华东地区夏季陆气相互作用模拟研究[J].高原气象,2023,第3期
-
梁阔1,李丽平1,任景华2,施春华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和县气象局).中纬度海温对北方冬季寒潮强度异常的协同影响[J].高原气象,2023,第3期
-
张桂莲1,霍志丽1,王学强2(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气象局).冷垫背景下冻雨和极端大暴雪成因机制分析[J].高原气象,2023,第3期
-
黄子怡1,赵宇1,李树岭2,白云飞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气象局).东北地区温带气旋暴雪过程的大气河特征[J].高原气象,2023,第3期
-
刘彦1,2,3,苏德斌1,2,3,杨宁1,3,王亮1,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基于二维雨滴谱仪的巴彦淖尔地区降雹谱个例分析[J].高原气象,2023,第3期
-
董世玉,朱忠礼,徐自为,刘绍民,柴琳娜(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黑河流域表层土壤水分干化特征研究[J].高原气象,2023,第3期
-
张永莉1,2,3,4,左洪超1,高晓清2,吕世华3,陈伯龙1,董龙翔2,李立程1(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冬半年青藏高原绕流与中国降水和气温的关系[J].高原气象,2023,第3期
-
张戈1,赖欣1,刘康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联合实验室/成都平原城市气象与环境四川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遂宁分院).黄河源区玛曲土壤冻融过程中地表水热交换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23,第3期
-
赵仪欣1,2,文莉娟1,王梦晓1,2,曾礼1,2,牛瑞佳1,2(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能量平衡的分析模型在青海湖湖冰模拟中的应用[J].高原气象,2023,第3期
-
王国胜1,2,何清2,邢红艳1,2,唐旭3(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气象局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新疆沙漠气象与沙尘暴重点实验室;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气象局).东帕米尔高原地表辐射收支及地表反照率特征[J].高原气象,2023,第3期
-
王远征1,马启民2,贾晓鹏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柴达木盆地灌木林地和高寒草甸蒸散发特征研究[J].高原气象,2023,第3期
-
李叶晴1,师春香2,沈润平1,粟运3,张德杰1,葛玲玲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基于WRF-LES的门头沟地区近地面风场模拟与边界层方案敏感性研究[J].高原气象,2023,第3期
-
燕若彤1,许东蓓1,孙继松2,3,麦哲宁1,常秉松1,丁艺涵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次高原涡东移引发江淮强降水的动热力机制分析[J].高原气象,2023,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