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杨1,徐加玉2,柴恭静3(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天津市东丽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面向共同富裕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治理转型与路径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朱长宁1,鲁庆尧2(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匹配倍差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程鹏飞,林万龙(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现金转移支付政策与促进低收入农户走向共同富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何威1,汪静2(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村集中供养的资源配置及其优化路径——基于安徽省D县农村敬老院的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孙琳,葛燕燕,姜姝(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绿色发展理念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法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方超,孙晗,叶林祥(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教育扩张政策对农村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影响:兼论教育政策的工资效应和分配效应[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罗茜(武汉大学社会学院).转型期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再平衡机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郑庆杰,郭凌羽(赣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县域城乡融合的市场公共性建构——基于山东省曹县X镇电商产业的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葛笑如(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世纪上半叶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想论争及其对当代的启示[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张博1,梅莹莹2(信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演进与路径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姜长云1,王一杰2,李俊茹2(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学把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策寓意和政策导向[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张龙,张新文(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资源赋权、村社再造与乡村共同富裕——基于烟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经验诠释[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郭占锋1,张森2,乔鑫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人文社会发展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参与式行动:中国乡村振兴实践的路径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梁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新经营村庄”: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项目经营的治理逻辑[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胡凌啸1,曹丹丘2,刘余3(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农村研究院;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二轮延包下的土地调整问题:来自延包试点的启示[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唐丽霞,刘浩然(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农村闲置宅基地有效利用:动力基础与实现路径——基于昆明市乡村振兴试验区Y村的观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孙新华1,付莹莹2(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细碎土地规模化流转的组织技术[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李超伟,张龙耀(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江苏农村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信息通信技术使用、金融交易成本与农户数字金融参与——基于距离、密度与人情成本三重维度的考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廖晓明,方婷,邱俊柯(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农民合作社发展:社会资本与合作参与——基于多案例比较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王晓毅1,2,杨蓉蓉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目标驱动的乡村治理现代化:概念与过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赵清军,何军(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文化差异会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吗?——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实证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李扬1,吴青熹2,严一寒2(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委党校).乡村人民调解的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以T市非正式防控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桑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制度性作物与弥散性作物:农业产业发展差异形成的作物特性机制——基于中部一个县域两种农业产业的比较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陈子豪,胡浩(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户气象风险感知对农业保险选择行为的影响——以桃种植户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李爱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的兴起与运作逻辑——基于豫东Y村的田野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刘岩,任大鹏(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转型期扶贫车间产业存续的内在逻辑、运行机制与困境反思[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耿松涛1,2,张伸阳1(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新疆财经大学旅游学院).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1期
-
邓悦,吴忠邦,罗连发(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民增收吗? ——基于农村人力资本调节效应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1期
-
罗必良1,耿鹏鹏2(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理解县域内的城乡融合发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