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井园园(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政策与社会衰变:20世纪二三十年代豫北农村危机的形成[J].中国农史,2021,第2期
  • 赵士第1,叶鹏2(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民国时期徽州乡村医者的医事活动、行医范围与日常生活——以《民国婺源医家日记》为中心[J].中国农史,2021,第2期
  • 卢东,王开队(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并力作于山”:生存空间拓展、水资源利用与清前中期屯溪村落的空间分布演变(1693—1823)[J].中国农史,2021,第2期
  • 陈星宇(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秦与西汉刍稿、田租征收方式新证——以新出简牍为中心[J].中国农史,2021,第2期
  • 范常喜(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洛阳西朱村曹魏墓石牌“肉兜”“饼咸笼”考[J].中国农史,2021,第2期
  • 杨薇1,蒋志龙2,姚辉芸3,陈雪香4(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云南滇池地区石寨山文化时期的农业结构研究——以晋宁河泊所遗址植物遗存分析为例[J].中国农史,2021,第2期
  • 刘晓峰(清华大学历史系).二十四节气的生成结构[J].中国农史,2021,第2期
  • 沈世培,鲍琴(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苏湖熟,天下足”等谚语与南宋浙西低田水稻种植[J].中国农史,2021,第2期
  • 胡泽学(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物的内涵与价值思考[J].中国农史,2021,第2期
  • 王志通(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兽疫防治与畜种改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甘南藏区牧业建设研究[J].中国农史,2021,第1期
  • 刘真1,黎海明2,张自强3,郭强3,李虎4,贾鑫1(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农业考古研究中心;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原地区龙山文化时期植物资源的利用——以河南新乡尚村遗址为例[J].中国农史,2021,第1期
  • 顾胜楠,李群(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民国时期商检新政的推行与贸易危机应对——以出口蛋品为考察中心[J].中国农史,2021,第1期
  • 王志龙(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永远保墓”:近代皖中宗族墓田探析[J].中国农史,2021,第1期
  • 张建民(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茭簰考释——兼及江汉平原湖区人水关系[J].中国农史,2021,第1期
  • 叶磊(盐城工学院日本历史文化研究院).近世日本传统暖地稻作技术研究:兼与清代中国的比较[J].中国农史,2021,第1期
  • 董维春,袁家明,刘晓光(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二十世纪前半叶农业与生物类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考略——以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为主线[J].中国农史,2021,第1期
  • 萧正洪(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课植农桑:唐代乡村基层组织与农业生产[J].中国农史,2021,第1期
  • 陈鹏飞(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清初四川招民垦荒与“啯噜”的形成[J].中国农史,2021,第1期
  • 郭静云1,郭立新2(中正大学历史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神农神话源于何处的文化记忆?(下)[J].中国农史,2021,第1期
  • 王四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秦迁陵县粮仓设置体系探讨——以出粮机构粮食来源问题为中心[J].中国农史,2021,第1期
  • 刘壮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传统农业遗产重点实验室).游牧行国到农耕邑居转型中的城市形态——迁都平城前拓跋政权的都城问题[J].中国农史,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