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孟珺捷(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儒学海外传播之哲思 ——《儒家经典翻译与儒家文化传播》述评[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王烟朦1,孙显斌2(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古代史研究室).跨学科视域下的中国科技典籍对外译介 ——访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孙显斌研究员[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米利群,崔悦(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空间计量视角下京津冀地区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郭金平(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法治范式的沟通主义进路——简评《中国法治的范式研究:沟通主义法范式及其实现》[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滕梅,宋醒(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从电影《翻译家》看伦理视角下译者的责任选择[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秀仿(河北工程大学文法学院).典籍典译:《藏族格言诗英译研究与实践》的启示[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袁旭梅1,2,宋敏雪1,魏福丽1(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燕山大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基于产学研知识共享的创新系统演化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宋之杰,杨楠(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基于四螺旋视角的京津冀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度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赵冶(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意识形态领域根本制度的内在逻辑、独特优势和实践要求[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朱振武,田金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殖民语境下的逃离和坚守 ——诺奖作家古尔纳的近作《今世来生》探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王媚1,2,刘永志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陈海平1,王雨琦2(兰州大学法学院;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死刑适用与民意的交锋 ——张扣扣案引发的思考[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于海玲,颜烨(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电影叙事中复现元素与角色识别的突显关联 ——以非遗女书的视听呈现为例[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戴文静(江苏大学文学院).开拓世界诗学的全新进路:中西融通的人本主义范式 ——以《中西语言、诗学、美学批评视域的融合》为例[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刘华文(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后格义时代的译释现象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文建刚(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一道德”与“再造三代”之梦 ——王书华教授《荆公新学及其兴替》读后[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陈跃红(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新文科与人工智能语境下的跨学科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宋炳辉(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编辑部).新文科时代如何文学? ——兼及莫莱蒂的“远读”理论[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郭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马克思主义宣传机构建设百年经验的理论总结[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程志华(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唐君毅对中国哲学的贡献 ——兼评《唐君毅哲学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王玉平(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道德本体论之困境与转型 ——读《牟宗三本体论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王宁(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中国的新文科建设[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覃军,周倩(湖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歌曲翻译的名与实 ——兼评彼得·洛的《歌曲翻译:歌词与文本》[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