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霞,申嘉玮,苏浩翔,刘立国,江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病原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非共生发光杆菌毒力基因簇激活NF-κB和MAPK信号通路促进细菌对巨噬细胞的侵染[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1期
  • 李登州1,王云龙2,3,张怡青2,3,王继创2,卢瑶2,李果4,李永伟1,李玉林2,张恒5,王晓军5(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河南省职工医院).SARS-Co V-2 N蛋白不同片段制备及其在荧光层析中的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1期
  • 陈凡1,王伟2,3,顾大勇3,聂勇波3,肖正勤2,黄开瑜4,马宏伟4,何建安4,杨凡1(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东莞市长安医院检验科;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iPDMS)蛋白芯片在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筛查中的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1期
  • 周伟杰1,2,吴凤梅1,2,姚冬生1,2,谢春芳2,3(暨南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暨南大学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系).通过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获得高纯度的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hVEGF165)[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1期
  • 王梦男1,韩明飞1,刘炳辉2,田春艳1,朱云平1(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命组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军事兽医研究所).基于集成的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研究3种癌症的肿瘤相关模块[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1期
  • 周宇杰1,2,王军宁2,吕芳1,2,3,4,赵艳红2,卢宇1,2,3,4(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免疫工程研究所;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扬州大学江苏省重点动物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创新中心).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的生物复合物抗逆性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1期
  • 吕祎彤1,陈博友1,2,陈佳林1,董益阳1,刘佳蕙3,许立达1(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化石油营销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氧化石墨烯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1期
  • 江政云1,陈敏2,3,张焜1,2,3(广东工业大学生物医药学院;五邑大学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运动神经元特异性荧光报告系统的建立[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1期
  • 滕洪明1,2,崔莹1,2,王樱洁1,2,逄越1,2,李庆伟1,2(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师范大学七鳃鳗研究中心).尿液蛋白富集方法的比较[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1期
  • 柯霞,沈逸,曹丽莎,张博,柳志强(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酵母中甾醇定向存储转运及理性强化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1期
  • 马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菌群调控下的天然植物活性成分与全食态健康效用评价[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1期
  • 刘胡林1,徐兴然1,凌开建2,邹祥1(西南大学药学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阴道微生物组:种群特征与疾病干预治疗[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1期
  • 王洁婧1,王军2,邓子新3,4(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武汉大学药学院).微生物与生命健康专题序言[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1期
  • 编辑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37(11) 封面[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1期
  • 编辑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37(11) 目录[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1期
  • 牛晓倩1,2,周胜虎1,2,邓禹1,2(江南大学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江南大学江苏省生物活性制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脱氮微生物及脱氮工艺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0期
  • 郑美林1,2,赵颖豪1,2,苗莉莉1,高喜燕1,刘志培1(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0期
  • 钟磊1,卿晋武1,陈红云1,栗高源1,陈冠益1,2,3,孙于茹1,4,李金磊1,宋英今1,颜蓓蓓1(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藏大学理学院;天津商业大学;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微生物修复石油烃土壤污染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0期
  • 许航1,朱思橙1,2,张文辉1,季荣1,2(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泉州环保产业研究院).好氧活性污泥体系中磺胺类抗生素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0期
  • 何玉洁1,2,周凯萍1,饶怡璇1,季荣1,2(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泉州环保产业研究院).土壤中抗生素的环境风险及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0期
  • 郑瑾1,2,付雅丽3,宋权威1,2,谢加才1,2,林双君3,梁如冰3(石油石化污染物控制与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强化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0期
  • 张彤1,刘盼1,王倩2,梁泉峰1,祁庆生1(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降解石油基塑料的微生物及微生物菌群[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0期
  • 王晴1,杨宗帅1,2,尹立普3,宋昕1,魏昌龙1,李燕丽2,翟伟4(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农学院;中科鼎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平度分局).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生物修复研究热点和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0期
  • 杨兴盛1,2;王尚1;何晴1,2;王朱珺1,2;张照婧3;姜成英4;马黎萍5;刘贤伟6;胡宝兰7;李咏梅8;邓晔1,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典型有机固废厌氧消化微生物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0期
  • 闫潇1,2,王建雷1,2,张明江1,2,朱学哲1,2,3,刘兴宇1,2(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物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微生物修复返溶铬污染场地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0期
  • 柳晓东1,2,朱海珍1,姜民志3,武学军4,姜成英1,刘双江1,3(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爱尔斯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龙形水系三种沉水植物根际及叶际微生物群落特征[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0期
  • 刘聪洋1,王美妮1,张佳梦1,钱柚粉2,肖锟1,王仁女1,董伟1,潘涛1,2(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省矿冶环境污染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株多环芳烃降解菌及其在多种强化体系中降解菲的潜力[J].生物工程学报,2021,第10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