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学敏1,2,姚姿臣1(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同城化”空间整合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2,第10期
-
王辉1,和震2,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新《职业教育法》:修订历程、内生逻辑与价值追求[J].中国高教研究,2022,第10期
-
张建梅(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基于专业群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构建逻辑与实践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22,第10期
-
贺威姿1,2,易红郡1,田英3(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何为、实为与应为——地方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考察[J].中国高教研究,2022,第10期
-
白逸仙1,王华2,王珺3(华北电力大学教务处;常州大学教务处项目管理科;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我国产教融合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103个典型案例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2,第9期
-
邬大光(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质量、质量保障与质量文化[J].中国高教研究,2022,第9期
-
宣勇1,2,翁默斯3(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四届学术委员会;浙江工业大学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学院).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系统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22,第9期
-
郑丽娜1,姜子娇2,雷庆2,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四届学术委员会).新时代卓越工程师核心能力: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2,第9期
-
王超1,李冰冰2,晋媛媛3,4(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首都工程教育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机制中“实践不实”现象的诱发因素研究——基于参与者视角的扎根理论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2,第9期
-
钱冬明1,周雨萌1,廖白舸1,陈志云2(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22,第9期
-
屈廖健,经超楠,朱周琳(江南大学教育学院).以情促学: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社会情感能力对学习参与度的影响[J].中国高教研究,2022,第9期
-
刘国瑞(辽宁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建构自主知识体系视域下的高等教育宏观理论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22,第9期
-
张男星1,王新凤2,3(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乌卡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境遇及其应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22,第9期
-
张大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内涵与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2,第9期
-
周海涛1,2,刘绪3(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英国新一轮高校科研卓越评审的分析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22,第9期
-
高文娟1,徐颖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首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基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美国博士生在读期间学术论文发表的实证研究——以19所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经济学院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22,第9期
-
韩延明(山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新时代大学质量文化探要[J].中国高教研究,2022,第9期
-
管培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将科学精神深度纳入教师培养过程[J].中国高教研究,2022,第9期
-
张宗益(厦门大学).推进“三位一体”教育评价改革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J].中国高教研究,2022,第9期
-
李盛兵(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打破高校学术评价的“四个替代”[J].中国高教研究,2022,第9期
-
周文辉1,2,梁晓露3(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美国研究生教材编写、选用及质量保障[J].中国高教研究,2022,第9期
-
别敦荣(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学术本科、应用本科和职业本科概念释义、办学特点与教育要求[J].中国高教研究,2022,第8期
-
吴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际共识 中国创新——准确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着力点[J].中国高教研究,2022,第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