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晓彤1,2,杜林1(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环境因素影响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研究进展[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22,第1期
-
项往1,2,王炜罡1,2,张文玉1,2,葛茂发1,2,李坤1(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二次有机气溶胶光学特性研究进展[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22,第1期
-
罗琼1,2,冯淼3,宋丹林3,周力2,陆成伟3,杨复沫1,2(重庆三峡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成都春季复合污染下PM2.5的化学消光贡献[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22,第1期
-
王益倩1,刘仕杰1,王格慧1,2(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崇明生态研究院).NH3对二甲苯光氧化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影响[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22,第1期
-
先久坤,崔世杰,张运江,盖鑫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亚洲地区黑碳气溶胶外场在线观测研究进展[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22,第1期
-
李坤1,王炜罡2,3,杜林4,葛茂发2,3(保罗谢尔研究所大气化学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芳香化合物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光学性质研究进展[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22,第1期
-
陈海彪1,闫才青1,2,王新锋1,杜林1,刘久萌3,程远3,郑玫4(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棕碳气溶胶吸光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22,第1期
-
田雨1,潘小乐1,姚维杰1,2,刘航1,张宇婷1,2,雷山东1,2,孙业乐1,2,3,李杰1,辛金元1,曹军骥1,王自发1,2,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区域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基于颗粒物光学检测技术的大气沙尘气溶胶形貌、混合态研究进展[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22,第1期
-
周家成1,2,徐学哲1,方波1,张杨1,赵卫雄1,张为俊1,3(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大气物理化学研究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气溶胶光学吸湿增长特性测量方法研究进展[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22,第1期
-
朱鑫,陈庆彩,王擎雯,李锦雯,程静雯,郎涵睿,王茂颖(陕西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市大气颗粒物中棕碳的吸光性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22,第1期
-
彭超1,2,3,陈阳2,杨复沫4,田密5,翟崇治1,3(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市城市大气环境综合观测与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重庆市棕碳气溶胶吸光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22,第1期
-
张馨丹1,李雷1,陈澄2,桂柯1,郑宇1,梁苑新1,要文瑞1,车慧正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法国里尔大学大气光学实验室里尔59000).气溶胶组分反演方法光学辐射产品精度的综合分析[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22,第1期
-
程淑敏,杜林(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海盐气溶胶界面有机膜的红外光谱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22,第1期
-
葛茂发1,杜林2,王炜罡1(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山东大学).“大气气溶胶光学性质”专辑前言[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