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婉茹1,2,刘庆霞2,3,黄洪辉1,2,3,覃晓青2,李佳俊2,陈建华1(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2020 年冬季大亚湾西南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3期
  • 李亚男1,陆霖青1,张鹏2,秦真东1,林蠡1,晏磊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广东省水环境与水产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水产病害与水禽养殖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罗氏沼虾线粒体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克隆表达与功能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3期
  • 孟苗苗1,2,3,郑向阳1,2,3,邢前国1,2,3,刘海龙1,2,3(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无人机与卫星图像的大型绿藻孔石莼(Ulva pertusa)遥感估算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3期
  • 许占堂1,2,3,施震1,2,谢栢成1,2,3,廖健祖4,杨跃忠1,2,3,周雯1,2,3,李彩1,2,杨顶田1,2,3(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海洋透光率仪的设计及其在初级生产力研究中的应用[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3期
  • 邓国通1,刘敏聪2,邢久星1,申锦瑜1,3,周凯2,陈胜利1(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深圳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达尔豪斯大学海洋学院).深圳近海风暴潮影响因素分析[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3期
  • 孙惠杭1,王意国2,罗京佳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挪威南森环境与遥感中心和皮耶克尼斯气候研究中心).海洋资料同化对气候季节-年际预测技巧及初始场的影响试验[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3期
  • 张锦昌1,2,3,杨晓东1,2,3,林婧雪4,曲梦5,罗怡鸣6(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西太平洋侏罗纪海洋地壳断裂特征及其成因机制[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3期
  • 董兰芳,许明珠,刘海娟,曾梦清,陈瑞芳,李世才(广西海水养殖新品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海洋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盐度对中国鲎幼鲎生长、蜕壳、Na+-K+-ATP 酶活性、免疫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3期
  • 商博文1,2,3,吴云超1,2,江志坚1,2,3,刘松林1,2,黄小平1,2,3(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中国科学院大学).珠江口沉积物有机质特征、来源及其对碳存储的意义[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3期
  • 叶禹秀1,2,罗小卫1,杨斌2,3,林秀萍2,刘永宏2,周雪峰2,3(广西中医药大学海洋药物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南省热带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三亚中科海洋研究院).南海礁栖海藻共附生真菌Pestalotiopsis neglecta SCSIO41 403 次级代谢产物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3期
  • 刘悦,李丽,翟晓辉,周娟,叶鹏浩,黄盛东(深圳市海洋发展研究促进中心).深圳大鹏湾一次球形棕囊藻藻华的发生过程及成因分析[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3期
  • 林世团1,2,王晓雪1,2,陈冉1(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两种蓝细菌中7 对毒素-抗毒素系统的分析和鉴定[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3期
  • 周雯1,2,魏盼盼1,3,李彩1,2,王桂芬4,郑文迪1,邓霖5,赵红五一1,3,余凌晖1,曹文熙1,2(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中国科学院大学;河海大学海洋学院;中山大学海洋学院).琼东水体后向散射系数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关系模型[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3期
  • 黄良民(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追忆南沙群岛科学考察 ——深切缅怀陈清潮先生诞辰九十周年[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3期
  • 杨绍琼1,2,3,成丹1,陈光耀1,罗辰奕1,牛文栋1,2,3,马伟1,2,3,法帅3(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构理论与装备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面向典型海洋现象观测的水下滑翔机应用综述[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3期
  • 陈琼1,2,唐世林1,3,吴颉1,3(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基于GF-4 卫星反演的珠江口水体表层悬浮泥沙时空变化特征[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2期
  • 李开枝1,2,柯志新1,2,王军星1,3,谭烨辉1,2,4(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惠州市海洋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初步分析[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2期
  • 陈克海1,2,解学通2,张金兰1,郑艳1(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测绘遥感信息学院;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一种温度相关的HY-2A 散射计地球物理模型函数[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2期
  • 张乐乐1,邹强2,田雅楠1,吕春晖1,郑诗怡1,姜广峻1,高龙坤1,侯玉平3,王凯1(鲁东大学农学院;烟台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线纹海马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对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感染的响应特征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2期
  • 李傲1,2,冯洋1,3,王云涛1,4,薛惠洁1(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基于OC-CCI 数据的南海高叶绿素a 浓度水域面积的时空变化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2期
  • 聂旺琛1,王喜冬1,2,陈志强1,何子康1,范开桂1(河海大学自然资源部海洋灾害预报技术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基于神经网络的全球三维温盐场重构技术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2期
  • 陈梅1,2,3,4,夏真1,2,刘文涛1,2,何健1,2,马胜中1,2(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自然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南海地质科学院;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三亚南海地质研究所).南海宣德环礁东南海域地质灾害特征[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2期
  • 吴兰军1,2,3,黎刚1,2(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中国科学院大学).XRF 岩心扫描估算海洋沉积物有机碳含量的适用性[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2期
  • 曾滇婷1,李君益1,2,3,谢玲玲1,2,叶小敏4,3,周达5(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近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实验室;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自然资源部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伶仃洋夏季叶绿素a 时间变化特征及分析[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2期
  • 朱文涛1,2,夏景全3,2,刘相波3,2,尹洪洋3,2,朱铭3,2,任瑜潇3,2,谢敏睿3,黄建中1,2,李秀保3,2(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丛生盔形珊瑚光合生理及共生真菌群落分析[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2期
  • 辛红雨1,2,谢强1,3,4,王卫强5,6,7(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东印度沿岸流的季节变化及其热盐输运[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2期
  • 李存1,2,3,崔林青1,2,3,杨红强4,龙丽娟1,2,田新朋1,2(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中国科学院大学).三份南海岛礁珊瑚砂样品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2期
  • 李卓1,黎伟标1,2,张奡褀1,2(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台风登陆前华南地区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2期
  • 马玉婷1,2,3,4,蔡华阳1,2,3,4,杨昊1,2,3,4,刘锋1,2,3,4,陈欧1,2,3,4,谢荣耀1,2,3,4,欧素英1,2,3,4,杨清书1,2,3,4(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河口海岸研究所;河口水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省海岸与岛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珠江磨刀门河口水位分布演变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2期
  • 杜崇1,2,贺君1,孙婷婷2,王雷2,王方晗2,董志军2(生命科学学院烟台大学;牟平海岸带环境综合试验站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9 年南海北部近海水母暴发原因种的分子鉴定[J].热带海洋学报,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