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赛赛1,张立凤2,赵艳玲1(中国人民解放军31010部队;全军危险性天气监测预警研究中心/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不同定义的湿位涡分析及在台风中的诊断[J].大气科学,2019,第3期
-
荀爱萍1,2,吴其冈3,胡雅君1,姚永红4(海峡气象开放实验室;厦门市气象台;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观测分析非洲南部地区土壤湿度异常对南半球大气环流的显著影响[J].大气科学,2019,第3期
-
曾勇1,2,周玉淑3,4,杨莲梅1,2(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中亚大气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新疆西部一次大暴雨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初步分析[J].大气科学,2019,第2期
-
郭凤霞1,穆奕君1,2,李扬1,王曼霏1,黄兆楚1,曾凡辉1,廉纯皓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闪电产生氮氧化物对青藏高原臭氧低谷形成的影响[J].大气科学,2019,第2期
-
王晓慧1,2,崔晓鹏1,3,2,郝世峰4(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气象台).热带气旋“苏迪罗”(2015)海上活动时段降水物理过程模拟诊断研究[J].大气科学,2019,第2期
-
孙畅1,2,王子谦1,3,杨崧1,3(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西侧地区冬季降水的年际变率及其影响因子[J].大气科学,2019,第2期
-
赵川鸿1,周筠珺1,2,肖辉3,4,赵鹏国1,张晓玲5,胡天洁5(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市气象信息中心).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共极化差分相移资料的滤波方法研究[J].大气科学,2019,第2期
-
张弛1,王咏青1,沈新勇1,2,李小凡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东北冷涡背景下飑线发展机制的理论分析和数值研究[J].大气科学,2019,第2期
-
乔梁1,2,3,张强1,2,4,岳平2,金红梅3(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气象信息与技术装备保障中心;甘肃省气象局).由非季风区向季风区过渡过程中大气边界层结构的变化分析[J].大气科学,2019,第2期
-
段旭1,段玮1,张亚男2,王曼1(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贵州分局).利用锋生函数对2008年年初昆明准静止锋生消过程的诊断分析[J].大气科学,2019,第2期
-
李飞1,2,唐晓1,王自发1,2,朱莉莉3,王晓彦3,吴煌坚1,2,卢苗苗1,2,李健军3,朱江4,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基于京津冀高密度地面观测网络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地面观测代表性误差估计[J].大气科学,2019,第2期
-
颜玲1,2,周玉淑2,3,王咏青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 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LACS)北京100029 3中国科学院大学).相似路径台风Soudelor(1513)与Matmo(1410)登陆前后的降水分布特征及成因的对比分析∗[J].大气科学,2019,第2期
-
刘春1,2,3,李跃凤1,宋伟1,4,刘自牧5(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世界气象组织(WMO)区域培训中心;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内江市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四川省气象服务中心).北半球西风带准周期性转换的理论分析 ——初步探讨北极与中纬度及副热带能量相互输送的机制[J].大气科学,2019,第2期
-
卢楚翰1,周洁雯1,胡叶1,孙燕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春季影响江淮地区的天气尺度气旋活动与同期降水的联系[J].大气科学,2019,第2期
-
张潮1,谭言科2,李崇银1,3,平已川1(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高低频系统相互作用对Rossby波破碎过程的影响[J].大气科学,2019,第2期
-
梅一清1,2,陈海山1,2,刘鹏1,2,李笛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夏季亚洲高空急流纬向非对称变异与北大西洋海温和欧亚陆面热力异常的可能联系[J].大气科学,2019,第2期
-
陈璇1,2,3;游小宝2;郑崇伟1,2,4;孙威5;谢胜浪6(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解放军75839部队;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陆军工程大学;解放军95080部队).一种新的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应用示例[J].大气科学,2019,第2期
-
黄昕1,2,周天军1,吴波1,陈晓龙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中国科学院大学).气候系统模式FGOALS模拟的南亚夏季风:偏差和原因分析[J].大气科学,2019,第2期
-
敬文琪1,王业桂2,崔园园3,蔡其发2,兰伟仁2(94758部队气象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河北省气象台).基于WACCM+DART的临近空间SABER和MLS臭氧观测同化试验研究1[J].大气科学,2019,第2期
-
刘瑞鑫1,2,孙建华1,3,2,陈鲍发4(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景德镇市气象局).华南暖区暴雨事件的筛选与分类研究[J].大气科学,2019,第1期
-
于晓澄1,2,赵俊虎2,杨柳1,支蓉2,封国林1,2(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华北雨季开始早晚与大气环流和海表温度异常的关系[J].大气科学,2019,第1期
-
符传博1,2,丹利1,冯锦明1,彭静1,营娜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气象台;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1960~2012年中国地区总云量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和水汽的关系[J].大气科学,2019,第1期
-
庞琦烨1,2,平凡1,2,沈新勇1,刘靓珂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LACS)).不同微物理方案对台风“彩虹”(2015)降水影响的比较研究[J].大气科学,2019,第1期
-
刘伟光1,2,陈海山1,2,俞淼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东亚夏季环流和降水模拟的影响[J].大气科学,2019,第1期
-
赵恺辉1,2,包云轩1,黄建平2,张潇艳1,2,刘诚1,戚慧雯1,2,许玮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和评估协同创新中心;耶鲁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咸阳市气象局).华南地区春季平流层入侵对对流层低层臭氧影响的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19,第1期
-
孙婵1,徐国强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闪电定位和雷达观测资料在云分析中的应用及数值试验[J].大气科学,2019,第1期
-
张舰齐1,2,叶成志3,陈静静3,沈维军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95871部队;湖南省气象台).印度洋偶极子对中国南海夏季西南季风水汽输送的影响[J].大气科学,2019,第1期
-
刘自牧1,李国平1,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高原切变线的客观识别与时空分布的统计分析[J].大气科学,2019,第1期
-
程锐1,2,宇如聪1,徐幼平1,王斌1,宋帅3,顾春利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解放军32033部队).非静力AREM模式设计及其数值模拟II:数值模拟试验[J].大气科学,2019,第1期
-
唐南军1,2,任荣彩2,1,邹晓蕾1,吴国雄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资料同化研究与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夏季青藏高原地区水汽向平流层的等熵绝热和非绝热传输的气候学特征及其与落基山地区的对比[J].大气科学,2019,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