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迪1,田洁2,胡田田3,傅宁1(中国民航大学航空气象系;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重庆分局气象台;天津海洋中心气象台).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一次强降水过程的灰色尺度积云对流参数化敏感性研究[J].大气科学,2023,第4期
-
熊德方1,2,孙淑清2,彭京备2,巩远发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2020 年夏季川渝地区洪涝灾害及暴雨过程研究[J].大气科学,2023,第4期
-
蔺惠娟,李沐阳,庄炳亮,陈慧敏,魏雯,高伊曼,王体健,李树,陈璞珑(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大陆和印度黑碳气溶胶对东亚冬季气候的影响研究[J].大气科学,2023,第4期
-
高璇1,2,赵东升1,郑度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1961~2018 年中国地表温度变化的区域差异[J].大气科学,2023,第4期
-
王宁1,云天1,布和朝鲁2,王承伟3,刘实4(吉林省气象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黑龙江省气象台;吉林省气象局).中国东北地区两场罕见冻雨过程的对比分析[J].大气科学,2023,第4期
-
高守亭1,2,3,周玉淑1,2,4,张万诚5,张哲6,周冠博7,李驰钦8,曾勇4(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实验室;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江苏省气象台;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垂直运动研究进展及新型垂直运动方程[J].大气科学,2023,第4期
-
舒未希1,2,范水勇3,黄颖4,任婧5,沈淑婧6,7(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中国气象局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雨滴谱分布参数化对改进新疆强降水过程预报的评估[J].大气科学,2023,第4期
-
庄照荣1,2,3,江源1,2,3,田伟红1,2,3,黄丽萍1,2,3,李兴良1,2,3,邓莲堂1,2,3(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CMA-MESO 逐时快速更新同化预报系统及其短临预报效果初步分析[J].大气科学,2023,第4期
-
马潇祎1,2,范可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中国科学院大学).近几十年中国西北夏秋季干湿年代际变化及成因初步分析[J].大气科学,2023,第4期
-
成泽伦1,2,谢作威2,布和朝鲁2,巩远发1,简俊3,赖晟4(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大连海事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气候中心).中南半岛和华南地区极端降水时空特征[J].大气科学,2023,第4期
-
刘婧茹1,李英1,孟青1,王洁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玖天气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东南地区热带气旋大风及其伴随天气的统计特征[J].大气科学,2023,第4期
-
王娜1,赵俊虎2,娄盼星3,1(陕西省气候中心;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预测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2021 年陕西省超强秋汛环流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J].大气科学,2023,第4期
-
徐景峰1,2,宋林烨2,陈明轩2,杨璐2,韩雷1(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冬奥会复杂山地百米尺度10m风速预报的机器学习订正对比试验[J].大气科学,2023,第3期
-
张丹瑜婷,廖宏,李柯,代慧斌,顾梓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执行以来我国夏季大气OH浓度变化的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2023,第3期
-
杨浩1,2,李红莉1,王斌1,张文刚1,崔春光1(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流域强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青藏高原三江源和河湾区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及对高原夏季风的响应[J].大气科学,2023,第3期
-
林志强1,郭维栋2,姚秀萍3,杜军4,葛骏2,周振波4(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基于多源资料的高原低涡源地研究[J].大气科学,2023,第3期
-
李晓帆1,2,于长文1,2,龚志强3,4,封国林3,车少静1,2,李天宇5,6(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雄安大气边界层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开放实验室;常熟理工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牡丹江市气象局;吉林省气候中心).气候态调整对华北冬、夏季气候监测的影响研究[J].大气科学,2023,第3期
-
张晋茹1,2,3,杨莲梅1,2,3,刘凡1,2,3,李建刚1,2,3,周玉淑4,5(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云降水物理与云水资源开发实验室;西天山云降水物理野外科学观测基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Ka波段云雷达观测的中国西天山降雨云宏微观物理特征研究[J].大气科学,2023,第3期
-
张东凌1,卢姁2,3,张铭3,吕庆平3,4(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解放军32021部队;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大气环流与短期气候预测实验室;解放军91001部队).气候模式CAS-ESM-C对1月热带太平洋流场模态的模拟评估[J].大气科学,2023,第3期
-
刘宇佳1,2,满文敏1,周天军1,2,彭冬冬3,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东部地区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的影响因子追踪研究[J].大气科学,2023,第3期
-
袁令1,2,马耀明1,3,4,2,5,陈学龙1,3,王玉阳1,2(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地气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青藏高原六套陆面蒸散发产品的评估[J].大气科学,2023,第3期
-
苏海锋1,2,戴新刚1,熊喆1,延晓冬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气候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未来地球研究院).黑河流域降水统计——动力降尺度问题研究[J].大气科学,2023,第3期
-
何建军1,张宇1,刘哲1,杨蕾2,任颖2,葛非1,郭郁葱1,李婧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2022年度气象联合基金项目评审简析[J].大气科学,2023,第3期
-
苏航1,银燕2,周德平3,王金虎2,刘玉彻3,夏佳琦1,任科锦2(辽宁省气象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黄山和沈阳大气冰核数浓度及核化机制对比分析[J].大气科学,2023,第3期
-
王洪1,2,3,杨洁帆4,龚佃利1,2,王俊1,2,张佃国1,2,孙莎莎5,陈澍6(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山东省气象台;山东省气象信息中心).基于微雨雷达的降水参数反演和粒子相态识别[J].大气科学,2023,第3期
-
毛家燊1,2,陈逸伦1,3,张奡祺1,3,陈淑敏1,3,方容1,3,黎伟标1,3,李明学4,1(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西崇左市气象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西防城区气象局).崇左和防城港两地的台风韦帕(201907)降雨雨滴谱对比分析[J].大气科学,2023,第3期
-
龚琬丁1,2,周玉淑2,3,钟珊珊1,沈新勇1,4,李小凡5,邓国6,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院重点实验室(LACS);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地区一次夏季极端暴雨中尺度系统发展演变过程及机理分析[J].大气科学,2023,第3期
-
罗汉1,2,3,张强1,3,岳平3,奚立宗2,刘琴4,尹春5,王元兵1,秦豪君6,王琦2,李宝梓2,王劲松3,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省气象服务中心;兰州中心气象台).藏东南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J].大气科学,2023,第3期
-
谭辉1,朱志伟1,蒋薇2,郝立生3,李琳菲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测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气候中心;天津市气候中心).基于热带和热带外独立影响途径的中国东部冬季阴天频次的季节预测[J].大气科学,2023,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