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浩1,张孟1,张雄华1,郭瑞禄2,高璐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新疆哈密大草滩地区早—中泥盆世浊积岩的发现及其沉积大地构造背景[J].沉积学报,2021,第4期
  • 陈澍民1,朱利东2,廖驾1,刘龙龙3,朱振华1,章志明1,张健1(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沙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西藏孔隆—达果地区古近纪火山—沉积盆地时空演化[J].沉积学报,2021,第4期
  • 白莹1,罗平1,徐旺林1,王珊1,龚骥遥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第二钻井分公司).北京寒武系第二统昌平组凝块石特征及成因[J].沉积学报,2021,第4期
  • 王明霄,郑世雯,范德江(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海内陆架近两百年来有孔虫组合变化及原因[J].沉积学报,2021,第4期
  • 商建霞,张乔良,李华,孔令辉,罗佼,叶苗(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基于储层构型的渗流单元刻画方法及应用 ——以珠江口盆地文昌C油田为例[J].沉积学报,2021,第4期
  • 张文静1,2,李志忠1,2,3,靳建辉1,2,3,郑斐1,2,李志星1,2,徐晓琳4,程延1,2(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海南岛东北海岸风沙沉积的光释光年代学意义[J].沉积学报,2021,第4期
  • 周汪洋,段福才,陈剑舜,朱丽东,李凤全,王天阳(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H1事件时长江下游地区季风降水变化特征的石笋铀元素记录[J].沉积学报,2021,第4期
  • 李靖1,2,李源遽3,李朋朋1,2,4,周世新1,2,陈克非1,2,4,张臣1,2,4,孙泽祥1,2,4(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层温压条件下有机酸热稳定性模拟研究 ——以乙酸和乙二酸为例[J].沉积学报,2021,第4期
  • 杨雨1,付文钊1,余继峰2,宁振国3,崔建军4,5,李卿6,禚喜准1,陈建平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中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胶莱盆地K/Pg界线下陆相红层的旋回地层学分析[J].沉积学报,2021,第4期
  • 魏巍1,Thomas J.Algeo2,陆永潮3,刘惠民4,张守鹏4,张靖宇3,杜远生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辛辛那提大学地质学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古盐度指标与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海侵事件初探[J].沉积学报,2021,第3期
  • 黄华州1,2,桑树勋1,2,3,毕彩芹4,胡硕1,2,孙元涛1,2,周文兵1,2,张化军5(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辽宁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煤层群煤系多套含气系统特征及其合采效果 ——以铁法盆地阜新组为例[J].沉积学报,2021,第3期
  • 李红1,李飞1,2,龚峤林1,曾楷1,邓嘉婷1,王浩铮1,苏成鹏1,3(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石油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分室;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混积岩中重矿物形貌学特征及物源意义 ——以川北寒武系第二统仙女洞组为例[J].沉积学报,2021,第3期
  • 林武辉1,2,余锦萍1,余克服1,2,刘昕明3,莫珍妮3,宁秋云3,李英花3,李玉婷1(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海洋研究院).北部湾涠洲岛海域沉积物中物质来源解析 ——来自元素、稳定同位素、放射性核素的证据[J].沉积学报,2021,第3期
  • 黄梓桑1,2,王兴志1,2,杨西燕1,朱如凯3,崔景伟3,卢远征3,李勇4(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沉积环境对页岩中有机质富集的约束 ——以蜀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J].沉积学报,2021,第3期
  • 张明宇1,常鑫1,胡利民1,2,毕乃双1,2,王厚杰1,2,刘喜停1,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东海内陆架有机碳的源—汇过程及其沉积记录[J].沉积学报,2021,第3期
  • 何庆1,高键2,董田1,何生1,翟刚毅3,邹高峰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鄂西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古环境恢复[J].沉积学报,2021,第3期
  • 苏成鹏1,2,李飞1,3,4,谭秀成1,3,4,王小芳3,5,龚峤林3,4,李明隆1,4,芦飞凡1,4,唐浩3,4,邓嘉婷4,李红4(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分室;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古代碳酸盐岩台地自生泥质组分成因及意义 ——以上寺剖面中二叠统茅口组为例[J].沉积学报,2021,第3期
  • 王昕尧1,金振奎1,郭芪恒1,王金艺1,任奕霖1,王凌1,王兆峰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油国际PK公司).川东北下侏罗统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方解石成因[J].沉积学报,2021,第3期
  • 卢树藩1,陈祎2,罗香建1,何犇1,符宏斌1(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省油气勘查开发工程研究院).贵州石炭系黑色页岩层系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J].沉积学报,2021,第3期
  • 何佳伟1,2,谢渊2,刘建清2,何利2(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中心).上扬子西南缘下志留统细粒沉积岩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 ——以盐津牛寨剖面为例[J].沉积学报,2021,第3期
  • 袁忠鹏1,2,胡刚2,3,王永红1,黄畅1,贾仲佳1,梁伟强1,彭锦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东海内陆架泥质体远端表层沉积物孢粉分布规律及其环境意义[J].沉积学报,2021,第3期
  • 刘振1,2,马志鑫3,刘伟3,凌云4(外生成矿与矿山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607地质队).重庆秀山小茶园地区南华纪大塘坡组沉积环境与锰矿产出规律[J].沉积学报,2021,第3期
  • 郭沫贞1,吕福亮1,邵大力1,侯福斗2,杨涛涛1,李东1(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油国际新加坡公司).东爪哇盆地抱球虫灰岩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分析[J].沉积学报,2021,第3期
  • 冯轩1,吴永华1,2,杨宝菊2,单新1,2,刘季花1,2(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冲绳海槽西南端1.3ka以来异重流沉积记录及其古气候响应[J].沉积学报,2021,第3期
  • 王凤1,曾蒙秀1,朱丽东1,朱诚2,尹敬文1,杨欢1(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上山遗址区沉积过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J].沉积学报,2021,第3期
  • 杨江海1,2,王圆2,刘佳2,马睿2,杜远生1,2,刘超1,余文超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南华北早二叠世泥岩沉积与深时陆地古温度重建[J].沉积学报,2021,第3期
  • 庞小军,王清斌,冯冲,赵梦,刘占博(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北缘沙河街组优质储层差异及成因[J].沉积学报,2021,第3期
  • 熊连桥1,李建平1,谢晓军1,蔡露露1,廖计华1,许晓明2(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模式 ——以坎波斯盆地东部下白垩统湖相碳酸盐岩为例[J].沉积学报,2021,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